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牧草研究科研成果

"云南省天然草原恢复研究”通过验收鉴定

[ 发布时间:2007-02-15 来源: ]
云南省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项目“云南省天然草原恢复研究”通过验收鉴定
  2006年7月24日,由省科技厅主持,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对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承担完成的云南省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项目“云南省天然草原恢复研究”进行了验收。验收组在认真听取课题负责人汇报,审议有关资料和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形成如下验收意见:
  1、项目筛选出可用滇东南亚热带退化岩溶山地草地植被恢复的生态型牧草品种9个,适于冬闲田种植的冬春季牧草品种8个,提出了有利于天然草原保护和恢复可持续发展模式。
  2、通过三年的封育等生态技术的应用,退化天然草原的盖度由50%上升至100%。植物干物质产量提高4.3倍,可食性牧草由21%上升至55%;有毒有害及劣质牧草生物量由76%下降至43%。
  3、通过施肥、划破草皮、补播等技术措施的集成应用,优质牧草比例有明显提高,植物干物质产量提高了8倍。
  4、建立示范草地500亩,培训10个示范农户,使示范农户在试验示范期内经济收入提高了98%。在项目实施期间进行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累计恢复退化草地面积达32.5万亩,指导护坡植被建设1.1万亩。
  5、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有3人晋升了专业职称,培养研究生3名。在项目区培养草地科技推广应用人才500人次。
综上所述,该项目全面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任务和主要经济指标,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项目资料完备,数据详实可靠,经费使用合理,配套资金到位。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建议进一步完善项目验收材料,加速成果推广应用。
 
  2006年7月24日,由省科技厅主持并组织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对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承担的云南省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项目“云南省天然草原恢复研究”进行了鉴定,鉴定组在认真听取执行单位情况介绍,审查有关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专家组质疑和答辩,形成了如下鉴定意见:
  1、分别在丘北和盈江筛选出可用于恢复退化草原植被的生态型牧草品种9个,适于冬闲田种植的冬春季牧草品种8个;通过系统研究,初步弄清了以黑穗画眉草为主的暖性草丛草原自然恢复过程中物种、群落结构变化及生产力变化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天然草原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通过封育等技术措施,使退化天然草原3年后的盖度上升至100%。植物干物质产量提高4.3倍,可食性牧草由21%上升至55%;有毒有害及劣质牧草由76%下降至43%。通过施肥、划破草皮、补播等技术措施的集成应用,草地植被盖度达95%,植物干物质产量较天然草原提高了8倍。提出了亚热带退化草原的综合恢复技术措施。
  3、建立示范草地500亩,示范农户在试验示范期内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研究成果在同类型草原的推广应用,累计治理退化草原32.5万亩,新建护坡植被1.1万亩,新增产值1663..5万元,减少水土流失36.4万吨,所产生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4、该项目的完成,为我省草业发展,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技术贮备。
综上所述,本项目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研究任务和经济技术指标,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项目研究成果对于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发展草地畜牧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专家一致通过鉴定。
  建议进一步推广筛选牧草品种的示范种植面积,加大成果推广力度。

“云南省天然草原恢复研究”项目验收鉴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