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7)第一期

多用途豆科饲用植物-树苜蓿

[ 发布时间:2008-01-16 来源: ]
多用途豆科饲用植物-树苜蓿
 
黄晓松1* 周自玮2
(1.德宏州畜牧工作站,潞西 678400;2.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昆明 650212)
 
摘要:树苜蓿为常绿豆科灌木,具有生长速度快、叶量丰富、产量高、适口性好、饲用价值高、恢复能力及耐旱性强、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饲用、水土保持、固氮、绿篱、蜜源灌木。在温带、亚热带及热带地区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关键词   树苜蓿 饲用植物 豆科灌木  多用途植物
 
    树苜蓿(Chamaecytisus palmensis),亦称灌木苜蓿(Bush lucern,Tree lucern),原生地为非洲的金丝雀群岛(Canary Islands),亦译为加拿利群或卡那芮群岛;很早以前,当地就有收割这种植物饲养家畜的习惯。原生于半干旱海洋植被之上的山地石南荒原带丘陵地区和潮湿的石南荒原上。
    1879年作为绿篱植物引入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现已适应当地气候环境。除以上两国外,南非、爪
哇、美国的夏威夷、加利福尼亚均有种植,广泛用作饲用植物、水土保持植物、防风植物[5]。树苜蓿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冬春季粗蛋白高达20~28%,干物质消化率为70~80%;建植后的第3~4年,每年刈割或放牧1次,可消化干物质产量至少为10t/hm2。其根部维管束发达,耐旱性强。树苜蓿为常绿灌木,用作饲用植物可弥补冬春季其它牧草枯黄的不足。
植物学特征
    树苜蓿属豆科常绿灌木,树冠分散,枝条下垂;花丰富、白色,形似豌豆,穗状花序,小花3~8朵;花基部及萼管上具细茸毛,萼管上部2齿,下部3齿;豆荚黑色扁平、细长具短茸毛,长5cm,每荚有种子10粒左右,成熟后豆荚爆裂,种子可飞离母本几米以上;种子扁平、卵圆形,表面光滑,具一突起的种翅,长5mm,宽3mm,厚1mm,千粒重222~286克,具硬壳;三出复叶,灰绿色,两端逐渐变细呈锥形,中部最宽,叶面光滑,背面具茸毛,叶长1~3cm;嫩叶窄,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分布,叶尖具刚毛。嫩茎具银灰色茸毛;树皮具韧性,易撕裂造成带状剥皮。单独种植树高可达7~8m,一般可达5~7m,种植第1年可长1~2m高。
生物学特性
    树苜蓿适应范围广,建植成活后对气候有很好的适应性,适于干旱地区沙土中种植,也能在降雨多但排水良好的地区生长,最适于在冬季潮湿,夏季干旱,年降雨量在350~1600mm的温带地区种植。据报道,树苜蓿耐霜性中等,但也有报道说明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温度达-15℃时仍能存活。树苜蓿根系的维管束系统非常发达,建植成活后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幼苗耐旱性明显,在无雨无灌溉的干热气候下能生存6个月以上;更重要的是树苜蓿建植成活刈割后恢复能力强,雨季推迟仍能再生。对涝灾反应敏感,即使短期涝灾也能引起树苜蓿大量死亡。树苜蓿能在砂砾土、壤土、酸性红土、页岩土等大部分类型土壤上建植,最适土壤pH范围为5.0-7.0。
建植
    有三种建植方法:(1)直接播种,在沙层深、酸性不强的土壤中用种子直接播种可靠性较高,但种子种皮坚硬,播种前必需对种子进行处理,可采用划破种皮、浓酸或热水等方法处理;热水处理时,将种子放入沸水中,停止加热,让种子浸泡于水中,种子膨胀后从水中取出,未处理种子的平均发芽率为4%,热水处理后可达64%,粗砂摩擦后可达98%。直接播种的播量为250g/hm2,每米约有1~10棵苗。播种前在带宽为1m的范围内铲除杂草,中间开出一小条播种沟,盖土厚度1~2cm为宜。行距5m、株距2.5m时为最佳穴播距离。(2)移栽:在酸性较强的土壤中,移栽成功性较大。一般育苗一年左右、株高20~30cm时移栽,移栽深度应比苗圃中深10~15cm,一般原则是植株高度的1/3应进入泥土。行距和株距均为5m时,树苜蓿可达到最大高度;行距5m,株距2m时产量最佳。(3)扦插:树苜蓿可用枝条扦插进行无性繁殖,但因其种子产量高,一般不用扦插进行扩繁。播种时建议接种专性根瘤菌;尽管树苜蓿生长迅速,但在播种18个月前应控制杂草竞争、动物采食等问题,生长18个月后才可放牧利用。施肥时应十分小心,虽然每公顷施肥量不大,但根际施肥量会很高,每行每米施过磷酸钙或氮、磷、钾等复合肥25g为宜。
产量及饲用价值
    在澳大利亚干旱地区,每米4株树苜蓿时,每米产干物质4.5kg以上,其中66%为可消化干物质。建植后的第3~4年,每年刈割或放牧1次,可食干物质产量至少为10t/hm2,多次刈割或连续放牧产量更高。如种植密度合适,头年9月移栽,次年5月每公顷可产干物质7t,其中叶2.6t,茎杆4.4t。树苜蓿的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叶片的平均消化率为67%,直径为8mm茎杆的平均消化率也为67%。一年中饲用价值有明显变化,并与管理有关;叶片和细枝条的分析结果表明,树苜蓿的饲用质量随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饲用价值最高,粗蛋白高达20~28%,干物质消化率达70~80%。此时饲喂树苜蓿的肉牛增重可达1.0-1.5kg/h/d。夏秋两季树苜蓿的质量有所下降,粗蛋白为15-20%,干物质消化率为60-70%。营养成分详见表1、表2。夏秋两季树苜蓿的质量下降与茎、叶中所含酚类浓度升高及叶片表面蜡质层增厚有关,这是植物自我保护的表现,蜡质层增厚可减少水分的蒸发,酚类物质增多可防止昆虫的伤害。冬春季树苜蓿中酚的含量一般低于5%,夏季则在7%以上,甚至高达13%,蝗灾后可达25%。目前还没树苜蓿引起动物中毒的报道。
 
表1 树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及消化率
植物部位
粗蛋白含量(%)
消化率(%)
叶片
20-30
70-80
细茎
9
50-60
粗茎
6
40-50
木质部
3
-
树皮
13
-
 
表2 树苜蓿的营养成分
样品描述
粗蛋白
粗纤维
粗灰分
粗脂肪
无氮浸出物
幼嫩枝条
25
22
5
4
44
0.57
0.19
 
放牧管理
    树苜蓿适口性极好,枝条及叶片易被动物采食,加之树苜蓿皮具韧性,易形成条状剥皮,因此,种植后18个月内应控制放牧;树高30~50cm时适当放牧有利于分枝增多,形成矮生林,但动物连续采食新发枝条或重复剥皮则会对树苜蓿造成伤害,故放牧强度应当适当。开花后,绵羊喜啃食树皮,牛也啃食,但不普遍[2],因此,树苜蓿长至25cm高或种植后11个月时即进行修剪,可促进树苜蓿分枝,起到保护树苜蓿的作用。
结论与讨论
    树苜蓿为常绿灌木,生长速度快、恢复能力强、产量高、饲用价值高,在草地建植中采用条栽混种或单种,一方面与其它牧草相互补充,弥补其它牧草生长季节性强的不足,使一年中饲草的供给趋于平衡;另一方面它可进行生物固氮,固定的氮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另一部分可供其它牧草利用。树苜蓿生长速度快,是一种优良的防风植物;其耐旱性强,在沙层深的地方固沙作用明显,广泛用作固沙植物;能在冲刷土中生长,常用于冲刷土的改良及水土保持;树苜蓿花丰富、花期长,是一种良好的蜜源植物。除以上几种用途外,树苜蓿还可用作房屋周围、公路两侧的绿篱植物。
―――――――――――――――――――――――
[1]作者简介:黄晓松(1962- ),男,汉族,云南潞西人,畜牧师,主要从事牛的品改、牧草技术推广等工作。E-mail: chgmea@163.com
 
主要参考文献
1.Boren,F.M. and Poppi,D.P. The nutritive value for Ruminants of tagasaste(Chamaecytisus palmensis), a leguminous[J] Tree.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0, 28, 275-292.
2.翟安祥编译,树苜蓿,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J],91-1,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