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7)第二期

云南高温高湿地区草场建植技术总结

[ 发布时间:2008-01-25 来源: ]
云南高温高湿地区草场建植技术总结
 
李泽仙1  谢有标2[1]
(1.普洱市思茅区畜牧兽医站,思茅 665000;2.普洱市思茅区畜牧局,思茅 665000)
 
    摘要总结了思茅区1985~1995年以来进行的牧草品种引种试验、栽培技术研究以及大面积草场建植技术和经验;对草场建植中的免耕法、塘播法、条带播种法、全耕撒播法、移栽法和扦插法等进行比较,提出适宜高温高湿地区草场建植的方法和栽培技术。
关键词:高温高湿  草场建植  技术总结
 
试验区自然条件
    高温高湿试验点选择在思茅曼中田畜牧场,地处东径101°17′,北纬22°47′,海拔890米,由于受湿热团和季风气候的影响,该点属典型的南亚热带湿热气候。长夏无冬,雨量充沛,热量充足,年均温20.6℃,年降雨量2200毫米,土壤为赤红壤,PH5.6,土壤养分含量详见表1。原生植被以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紫茎泽兰(Eupatarium coelestinum)、阔叶灌木及蕨(Pteridium aquilinum)等占优势。
表1  思茅曼中田0~15cm的土壤养分含量
有机质
(%)
全N
(%)
全P
(%)
全K
(%)
S
(ppm)
Ca
(ppm)
Mg
(ppm)
Fe
(ppm)
Cu
(ppm)
Mn
(ppm)
Zn
(ppm)
有效P
mg/100g
水解N
mg/100g
有效K
Mg/100g
速效K
Mg/100g
3.81
0.697
0.05
1.617
9.1
29.4
5
26.4
0.56
11.9
13.2
0.184
9.8
10.5
132.6
 
牧草品种引种试验
    经过近10年来的牧草引种试验,先后引进牧草品种40余个,筛选出以下几种易定植、高产优质、持久性强的牧草品种,分别为:伯尔奥特距瓣豆(Centrosema pubescens cv.Belalto)、阿玛瑞罗落花生(Arachis pintoi cv.Amarilo)、三裂叶葛藤(Pueraria phaseoloides)、贝斯莉斯克伏生臂形草(Brachiaria decumbrns cv.Basilisk)、布莱恩粽籽雀稗(Paspalum plicatulum cv.Bryan)、苏兰达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Solander)、特尤利湿生臂形草(Brachiaria humidicola cv.Tully)等。以上牧草品种大多可进行大面积种籽生产。
 
牧草营养与施肥试验
    经多年在曼中田的牧草营养与施肥试验表明,草场定植肥的种类及用量分别为钙镁磷肥500kg/hm2,硫酸钾100kg/hm2,硼砂5kg/hm2, 尿素200kg/hm2(用于单播禾本科牧草);维持肥的种类及用量分别为钙镁磷肥400kg/hm2,硫酸钾100kg/hm2,硼砂5kg/hm2, 尿素200kg/hm2(用于单播禾本科牧草)。
    一般在播种时施入定植肥,维持肥在每年雨季来临前一次施入;维持肥的施用能够延长草地的使用年限,达到草地持续利用的目的。
 
播种时间的确定
    播种时间一般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当水热条件能够满足牧草种子发芽和幼苗正常生长时即可播种。若牧草种子发芽后会出现干旱气候而导致小苗的死亡时,一般不进行播种;需待正式进入雨季之前完成播种。在思茅曼中田,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完成播种。若播种较晚,一方面浪费当年的生长季节,另一方面不利于播种工作的完成,特别在大面积建植草地时,雨季无法进行播种和施肥工作的开展。
 
几种播种方法的比较
5.1 免耕法
    免耕法是将要改良的原生植被砍倒或用除草剂将地面杂草杀死,待干枯后用火烧尽,然后将牧草种子均匀地撒于所需改良的草地中。此法的优点在于节省财力,其成本低,便于复种,方法简单,速度快。对于植被稀疏、土壤疏松的地段较为适宜;但对于原生植被茂密,根系发达,土壤板结的地段,种子不易进入土层,发芽及出苗效果较差,一般不用此法。
5.2 塘播法
    塘播法是在原生草场中,用锄头打塘,耕翻25%的面积,将处理好的种子播于塘内,施入定植肥,用耙或树枝覆土的方法。此方法对于原生植被为优良禾本科牧草的草地上较为适宜,在塘内播入优良豆科牧草种子,提高草场中饲草的品质。其主要特点是方法简单,成本低,节省劳力。同时,在禾本科草场中增加豆科牧草,通过豆科牧草的根瘤固氮,提高土壤中氮含量,促进禾本科牧草的生长。由于原生草场中的禾本科牧草适应性强,生长旺盛,要求新播入的豆科牧草竞争能力强,在放牧条件下能与原生禾本科牧草混播持久。
5.3 条带播种法
    条播法是把需改良的原生草地全耕翻后,清除杂草,把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进行条状播种而建植人工草地的方法。此法对于解决高温高湿地区禾草与豆科牧草混播难于持久的问题较好。一般把翻耕后的地面经太阳暴晒6~10天后,平整精细,清除杂草,待机进行播种。播种时,多采用等高线播种,将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种子按有规则的顺序进行条带状播种,即禾本科2~3米宽为一条带撒播,豆科2~4米宽为一条带撒播。此法在高温高湿地区建植草场较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5.4 全耕撒播法
    全耕撒播法是把需改良的原生草地进行全耕翻后,暴晒6~10天,清除杂草,平整精细,把种子均匀地撒播于土壤中的方法。此方法对于单播草地或豆禾混播易持久的人工草地建植较为适宜。其特点是杂草清除较为彻底,草地改良效果好,产草量和饲草质量均比原生草场显著提高,载畜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据思茅曼中田畜牧场的统计,改良后的草场载畜能力比原生草场提高1~2倍,经济效益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5.5 移栽法
    移栽法是把分蘖较强或生长密集的牧草进行分株移栽的方法。此方法一般是在没有种子的情况下或在需进行种子育苗移栽时使用。移栽法一般是把需繁殖的牧草单株按一定的株行距挖塘栽种,通过牧草的分蘖(枝),很快形成较高盖度的人工草地。此法移栽的植株成活率高,分孽(枝)快,草场建植速度快,但需投入大量人力,且在空地内容易滋生杂草。
5.6 扦插法
    扦插法是把牧草的茎或根状茎切断扦插的方法。适宜在没有牧草种子、且在植株茎节上能产生不定根的情况下使用,一般扦插的茎段应含有2~3个茎节的成活率较高,如落花生、葛藤等热带豆科牧草常采用此法进行繁殖推广。扦插时,一般覆土1~2个茎节,压紧覆土层,保留1~2个茎节在表土层。
 
草场围栏建设
    草场的围栏可采用刺丝围栏、网围栏、生物围栏等,草场的分区面积一般为每区10~20hm2,可根据地形、地势进行分区设计。进行草场的分区有利于对草场和牲畜的管理,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控制草场放牧时间和放牧区域;②有利于进行草场使用方式的改变,如放牧改为刈割利用;③有利于进行牲畜的管理。
 
新建草场的管理
    新建草场的管理主要是在建植当年的管理,根据当年牧草的长势确定管理措施,一般在播种后牧草生长2~3个月时进行轻度放牧,此时放牧有利于促进牧草的分蘖、增加草场盖度,牲畜的践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杂草的生长。
    草场建植的第一年可进行割制青干草或制作青贮,也可进行种子生产。根据杂草的危害程度,可对高大或危害严重的杂草进行人工挖除。此外,对于当年牧草定植稀疏的草地,推迟放牧,待牧草完成开花、结籽后再行放牧,成熟种子在第二年萌发生长,可补充草地中牧草植株的数量,保证优良牧草在草地中的合理比例。
    综上所述,经过十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大面积生产应用,在高温高湿地区进行人工草地建植,应因地制宜,根据牧草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和草场的使用目的等,选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保证草场建植的成功以及草场的可持续利用


[1]作者简介:李泽仙(1967- ),女,汉族,畜牧师。1991年专科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200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长期从事畜牧技术和饲草饲料的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谢有标(1965- ),男,汉族,1987年毕业于思茅农校畜牧兽医专业,长期从事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