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7)第三期

浅议奶山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发布时间:2008-01-30 来源: ]
浅议奶山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孙有森焦国生,魏 斌,陈云波,赵玲燕
(陆良县畜牧兽医食品局,陆良 655600)
 
    摘要:奶类食品和奶制品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羊奶及奶制品的全面营养接近于人奶而被人们誉为老年、儿童的极佳营养保健品,因此市场前景广,生产潜力大,养殖效益高也是农村发展经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好的养殖项目。近几年来,在市场的带动和效益的驱使下,陆良县的奶山羊饲养发展较快,但也出现很多波动,发展不稳定,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本文针对陆良县奶山羊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作初步探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奶山羊;存在问题;对策
 
现状
1.1  奶山羊发展现状
    截止2007年6月30日,全县有饲养奶山羊户2427户,占养羊户的51.3%,奶山羊存栏75685只,占总存栏的50.10%,比1997年的51865只增长45.93%,户均31只;100只以上规模户5户,存栏618只。其中奶山羊存栏最多的是大莫古镇,存栏52825只,有饲养户1980户,分别占全县的69.8%和81.6%;其次是召夸镇和小百户镇,奶山羊存栏分别占全县的16.98%和7.10%。2006年产乳1.3万kg,收入7949.38万元,加上出栏羯羊、羔羊等收入188.26万元,全县奶山羊产业总收入8137.64万元。
1.2  奶山羊群体结构现状
    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陆良县从80年代开始从陕西、四川等地引进萨能种公羊进行杂交来提高产奶量。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乳饼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养殖效益看好,饲养奶羊的农户不断增多,农户自行到外省引种随之增多,导致品种血缘混杂,有纯种奶山羊、杂交羊等。据调查,杂交三代以上和部份外引羊约3.2万只,主要分布于大莫古、召夸、小百户、板桥等乡镇;杂交一、二代奶山羊约2.5万只,主要分布于召夸、小百户、中枢、三岔河、芳华等地;另外还有圭山羊等约2万只,其余为地方羊。
1.3  奶山羊生产力现状
    陆良县奶山羊生产力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改良代数高的约有五分之三,一个产乳期可产乳饼95kg;二是改良二、三代以上,代数不是很高的约有五分之一,一个产乳期可产乳饼75kg;三是地方羊和改良一、二代的羊约有五分之一,一个产乳期可产奶60kg。
1.4  饲牧方式现状
    近几年来,通过农业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带动,以高床圈舍为主的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陆良县的养羊方式实现了一个飞跃,以传统的放牧逐渐转变为舍饲、半舍饲,既提高了羊群质量和数量,又缓解了人畜争粮、争地以及林畜争山的矛盾。到2006年底,全县累计建设高床1073套,最多的大莫古镇752套,占饲养户的37.77%;其次是召夸镇和小户镇,分别有117套和116套。实行舍饲和半舍饲的近800余户,养羊25500只,占总养羊户和总存栏数的16.80%和17.58%;放牧的3963户,存栏羊119592只,占总养羊户和总存栏数的83.20%和82.42%;县外游牧的196户,存栏羊21899只,占总养羊户和总存栏数的4.12%和15.10%。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羊只群体质量差,个体间差异大
    由于受效益的驱使,奶山羊养殖效益较其它畜禽养殖好,农民养殖奶山羊的积极性高,一度时期出现增长较快的势头。然而少数养殖户,特别是初次养殖奶山羊的农户,往往缺乏饲养奶山羊的基本条件和技术,只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很大一部份羊群存在个体较小,生产性能低等问题,最好个体日产鲜奶4.2kg,最差的仅1.2kg。
2.2  奶山羊品种退化严重,养殖效益不明显
陆良县大部份奶羊都是萨能与本地山羊杂交改良的后代,由于多年来未引进过新的种羊进行更新改良,加之部份养殖户的科技意识淡薄,科普宣传不到位,很多养殖户在杂交羊中选留种公羊,导致近亲繁殖,乱交乱配现象突出,致使其奶山羊种群生产性能下降,养殖效益不明显。
2.3  养殖技术不配套,畜产品科技含量低
一是高床舍饲养羊技术推广速度慢、面不宽,新技术在养羊业上的应用较少,传统饲养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养羊不赚钱,只为肥块田”的观念始终存在;二是部份建有高床的养羊设施不配套,按照“三推、五有、一改造”要求配套的设施不完善,没有最好发挥出应有作用;三是草畜不配套,陆良县人多地少,天然草场少的矛盾较为突出,草料供给不足。
2.4  奶制品加工工艺水平低,市场占有面窄
由于缺乏先进的奶制品加工技术,传统的乳饼加工方式仍然是其主要手段,无法将产品打入终端市场,限制了产品的销售市场。
2.5  资金投入过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养羊业的发展
一是对一些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投入不足,新科技得不到快速推广应用,近几年虽然在养羊业方面上级政府和部门给予了一些列项建设,影响面不大。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和引导
    从“九五”期间,陆良县委、政府就把奶山羊产业作为山区、半山区农村脱贫致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曾经制定了规划方案和相应的措施,各级政府也确定了发展目标,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少数地方还是认为“养羊是农村的一种副业生产”,只是迫于社会和上面的压力,不得不做一些表面工作,同时制定一些相关优惠政策,只闻雷声不下雨,到时兑现不了,失信于老百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养羊业作为山区、半山区和部份没有其它经济收入的农户来说,应该是一项增收致富的好产业。各级各部门要从根本上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确实实当作一项好产业来抓,加大领导和引导力度,设立专门的班子,增强技术力量,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  加大良种改良步伐,努力提高羊只群体质量
    陆良县的奶山羊改良工作在1987年引进部份种公羊进行杂交改良,但从1988到2005年就没有组织引进过,近几年个别农户自行组织到四川、陕西等地引进了部份种羊,但整体质量不是太高,而且由于引羊不慎,把一些地方没有的疫源也带进来,给养羊业带来隐患。所以说,要使奶山羊群体质量得于提高,首先必须考虑良种改良,要适当引入新的公畜,导入新的血液。方法上可采取自主培育和引种相结合:一是筹建良种繁育场,培育自己的优良品种;二是选择一定的规模大户,实施胚胎移殖,培育种公羊,扩大良种群体,严格种畜管理制度;三是直接引进种公羊,实施人工授精技术,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通过3~5年时间提高全县奶山羊群体质量。
3.3  大力普及推广综合配套技术,提高畜产品科技含量
    近几年来,以高床养羊为主的综合配套技术养羊的推广应用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深受养殖户的欢迎和接受,对提高羊群生产性能,解决人畜争地、争山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随着国家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野外放牧将受到限制,舍饲养羊将是今后养羊业的方向和路子。在推广使用上要注重一是高床质量;二是严格配套,要根据羊的生理特性,按照“五有一改造”要求科学的建设和配套,保证羊只正常生长,发挥出应有效益。
3.4  广辟饲草资源,开发饲料新品种
    一是立足饲草资源,加大青贮、氨化、微贮制作力度。陆良县每年产稻草、玉米秆、麦秸、荞秆、豆秆糠等农作物秸秆和蔬菜下脚料近百多万吨,只要能够利用50%就可饲养30万只羊;二是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立专用饲料地和实施“三元”结构种植;三是充分利用水、热、光、土资源,在果、桑、烟等经济作物间采取间、套等方法种植更丰富的饲草饲料;四是充分利用农闲田(地)开展人工种植牧草解决冬春缺草矛盾;五是加强现有人工草场的管理利用,充分发挥草场效益;六是业务部门建立牧草种植示范基地,开展品种、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做好引路带头作用;七是加快草食畜禽工业饲料的开发应用,或就地调制饲料,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推广科学的饲养管理。
3.5  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拓展销路市场
    陆良县的奶山羊乳制品以乳饼为主,品种单一。就目前来看,其市场还是较好,但发展较大后,就可能出现乳饼过剩,或是不能满足人们对乳制品品种的需求。从长远的发展考虑,就需要引进新的加工技术,开发新的乳制品。要从保鲜、方便、运输、口味等方面进行研究来拓宽产品销路。
3.6  以产业化建设为突破口,发展适度规模
    立足县情,发展适度规模。陆良县人多地少,自然草山草坡少,加之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野外放牧,主要的饲养方式将向舍饲方向发展。从饲草饲料供给、土地占用、资金、饲养管理等方面考虑,以适度的规模养殖为宜。以小区建设为重点发展适度规模,统一建设、统一防制、统一管理。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户均20~30只的饲养户的生产效益较好,积极性也高。
3.7  完善体系建设,保障产业的健康发展
    做好和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保证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一是健全组织,从良种繁育、疫病防制、饲养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二是成立养殖协会,完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积极培育养殖专业合作经济和经纪人队伍,以协会的形式把养殖户组织起来,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3.8  增加投入,重点扶持
    一是对兴建乳制品的加工企业、养羊小区建设给予资金、土地等扶持和政策倾斜;二是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开发和推广方面给予一定的经费投入。


*作者简介:孙有森(1954- ),男,汉族,云南陆良人,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牧医专业,高级畜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