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7)第三期

会泽县种草养畜的作用和效益分析

[ 发布时间:2008-01-30 来源: ]
会泽县种草养畜的作用和效益分析
                                             
秦 浩[1]
(会泽县畜牧局饲草饲料监理站,会泽 654200)
 
    摘要:会泽县立体气候明显,山区面积较大,种草养畜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同2000年相比,通过种草养畜2005年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446元,增长79.1%,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结合会泽县的实际情况,我县发展种草养畜首先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其次要抓好项目建设,带动农户种草养畜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强科技宣传,规范养殖技术,提高种草养畜的科技含量。
关键词:种草养畜;效益;分析
 
会泽县自然概况
    会泽县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与宣威市及贵州省威宁县相邻,南与沾益县、昆明市寻甸县接壤,西接昆明市东川区、昭通市巧家县,北隔牛栏江与昭通市鲁甸县相望。东西横距85.4km,南北纵距137.5km。全县国土面积5854km2,其中山区面积5602.3 km2,占总面积的95.7%,坝区面积251.7km2,占总面积的4.3%。会泽县境内西高东低,南起北伏,山岳横亘,河川深切,地势高低差异大,最高海拔4017.3m,最低海拔695m,相对高差3322.3m,为曲靖市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最高点到最低点平均坡度为7.14%,立体气侯明显。大部分地区光、热、水资源充沛,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热同季,干湿季节分明,年降水量817.7mm,雨季155d降水量占全年的88.6%,年日照时数2109.8h。
 
会泽县畜牧业生产及种草养畜发展概况
2.1  畜牧业生产概况
    会泽县辖21个乡(镇)376个村委会(社区),2006年农业人口22.4897万户,86.7141万人;全县大小牲畜存栏141.2738万头(只、匹),出栏130.0625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23904t。其中:生猪存栏78.6982万头,牛存栏24.0167万头,山、绵羊存栏35.6549万只;肥猪出栏100.5432万头,肉牛出栏10.1409万头,肉羊出栏19.3784万只;猪肉产量103338t,牛肉产量14948t,羊肉产量3535t;农业总产值为18.0217亿元,畜牧业产值为10.1510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6.33%,畜牧业收入8.7489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009元,比2005增加132元,人均畜牧业纯收入520元。
2.2  种草养畜发展概况
    会泽县牧草品种主要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主,2004~2006年全县利用农田(地)种植人工优质牧草1722.7hm2。通过种草养畜项目、实施草畜配套工程,引草入田,草粮轮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如:会泽县大海乡绵羊综示场,每年存栏羊2500只,牛110头,通过实施种草养畜项目,解决冬春饲草短缺问题,年获综合经济效益30余万元,解决社会剩余劳动力50人;田坝乡种羊场,每年存栏黑山羊1200只,通过种养结合,解决饲草不足,节约了饲养成本,增加了出栏数量,为我县及周边地区年提供种羊1000余只,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1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种草养畜的作用和意义
3.1  种草养畜是实现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选择
    通过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变创新,充分发挥资源潜力,提高现有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一方面牧草种植获得的生物产量远远高于以籽实为最终产品的粮食生产量;另一方面通过牛羊等草食家畜对牧草的转化利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实现高效率、高效益和较强竟争力的目标,同时,通过轮作方式及牧草根际微生物的作用,可以解决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的问题。
3.2  种草养畜是解决草畜矛盾的有效方法
    会泽县拥有丰富的冬闲田地,这些时间和空间上的“闲田”、“闲地”蕴藏着极大的开发潜力,其光、热、水、气条件足以生产一季优质牧草,从而实现“全年供青,以青代精”的目标,不仅能缓解冬青缺草矛盾,减轻冬季饲草压力,还可生产适销对路的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提倡粮草轮作,把种草作为一个多用途、多功能的重要资源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草的生物优势,使其在发展畜牧业、扩大肥源、培肥地力、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提供工业原料、解决能源等方面发挥作用。
3.3  种草养畜是改革农村耕作制度的有益尝试
    以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农牧结合耕作制度取代传统耕作制度,引草入田、草粮轮作,既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又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促进传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的二元种植结构,逐步转变为牧草饲料、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三元结构,同时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还可对传统畜牧业生产进行优化升级,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畜产品竞争能力,生产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质优、价廉和安全的畜产品。
3.4  种草养畜在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意义
    畜牧业前接粮食种植,后连加工流通,已经成为大农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一项主导产业,无疑是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加强的产业,而牧草种植为畜牧业发展特别是为牛、羊等草食家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说,发展草业,正当其时,草业完全可以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新兴产业。
3.5  种草养畜是富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种草养畜是畜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县还有40~50%的耕地冬季闲置,如果在部分条件成熟地区开展冬闲田地种草养畜,不仅可减轻冬季饲草压力,把农田种草和发展草食家畜同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在确定养畜规模,数量和品种的前提下,根据家畜的生产目标和需要,科学配置种植面积和牧草品种,彻底解决长期以来草畜脱节和草质差的问题,以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草—畜—肥—粮”型的良性循环。
 
会泽县种草养畜的成果
4.1  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孔垂柱副省长指出“引草入田、立草为业,实施农田种草是我省进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畜牧内部结构调整,加快草食家畜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要在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增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我省气候优势和资源优势,把农田种草作为草食家畜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要充分利用山区广阔的土地资源,特别是潜力很大的轮歇地和冬闲田(地)种植高产优质一年生牧草,推广粮草轮作,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会泽县委、政府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并将该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针对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赖我县草山草坡、轮歇地、撂荒地面积大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增加农民收入。
4.2  草料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饲草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在草料体系建设工作上取得了以下突破:一是自1981年大海乡优质牧草引种试验获得了成功后,到目前为止改良草地和人工种草突破16533hm2。二是利用农(田)地种草养畜的面积有了突破,据统计,每年全县种植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cens)16913hm2,红小麦(Triticum aestivum)900hm2;2004~2006年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1722.7hm2。三是种植品种有了突破,从过去农(田)地只种植光叶紫花苕、蔓菁(Brassica rapa)、萝卜(Raphanus sativus)等,发展到今天的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等优质牧草品种引入农(田)地。四是畜牧科技推广力度有了突破,饲料青贮,改变了过去农村把青绿饲料煮熟喂猪、牛、羊的传统饲喂习惯。
4.3  畜牧产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同2000年相比,2005年,全县肉类总产量达114125t,增长55.4%,其中:猪肉产量95878t,增长46.7%;牛肉产量13151t,增长137.6%;羊肉产量3081t,增长83.4%。出栏肉猪925701头,增长52.7%;出栏肉牛91008头,增长125.5%;出栏肉羊165035只,增长75.2%。生猪存栏764561头,增长18.4%;肉牛存栏227932头,增长24.1%;肉羊存栏325070只,增长44.1%。畜牧产值达84126万元,增长136.9%;人均畜牧业纯收入446元,增长79.1%。
4.4  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了规模养殖户快速发展。
    实施“以草定畜、大田种草、粮草轮作”战略,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种植牧草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粮—经”二元种植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如高寒山区的大海乡、驾车乡的部分养殖户土地面积虽宽,但由于高寒冷凉和土壤贫瘠,种植粮食产量太低,只能轮歇;新街回族乡部分养牛户又因土地面积小,种植粮食增产不增收。针对以上问题,近两年来成功地通过农田种草的试验示范、推广,及时调整种植业结构,最终使部分养殖户增加了经济收入,尝到了种草养畜的甜头。
 
效益分析
5.1  社会效益
    畜牧业生产是以第一性的植物生产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没有饲草、饲料的生产,就没有畜牧业的生产;饲草、饲料的生产规模和发展速度,决定着畜牧业生产的规模与发展速度。种植牧草所获得的生物产量远远高于以籽实为最终产品的粮食生产量。通过牧草种植这一生产方式的转变,可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潜力,提高现有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从而实现草多、畜多、肥多、粮多、收入多的良性循环的大好局面。
5.2  经济效益
    经测算,在会泽县新街乡种1hm2粮食平均单产6855kg,按每千克1.2元计算,收入为8226元;种1hm2优质牧草平均单产86445kg,按每千克0.15元计算,收入为12966.75元,种草是种粮收入的157.6%。农田种植1 hm2粮食,收入8226元,减去2115元的成本,纯收入为6111元;种植1hm2优质牧草,收入12966.75元,减去2116.65元的成本,纯收入为10850.1元,每公顷种草比种粮增收4739.1元 ,是种粮收入的177.6%。
    2004—2006年牧草种植面积达1722.7hm2,可获鲜草148919t,增加牲畜饲养量10200个黄牛单位(每个黄牛单位年耗14.6t),按一个黄牛单位2000元计算产值,可新增牧业产值2040万元。
5.3  生态效益
可有效缓减对天然草场的压力。我县天然草场平均每公顷产草5775kg,种植优质牧草平均每公顷产草86445kg,农田种植1hm2相当于15hm2天然草场的产草量。引草入田、实行草粮轮作,既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又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主要方法和措施
6.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支柱产业,加大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全县种草养畜的步伐,县委、政府将发展畜牧业作为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放在农业六大主导产业的首位来抓。一是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的畜牧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和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畜牧产业指导组;二是出台了《关于促进畜牧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等文件,明确了我县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优惠政策和对策措施;三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畜牧业工作,深入各乡(镇)、专业村、养殖户及畜产品加工大户进行调研和现场办公,帮助解决畜牧业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增强农民种草养畜的信心,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
6.2  落实责任、增加投入
    为了使种草养畜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县畜牧局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到指定的乡(镇)挂钩工作,并根据县政府制定的《畜牧产业跨越式发展考核奖惩办法》对挂钩人员进行目标责任考核,实行风险抵押,为了确保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我县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户和企业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畜牧业投入机制。
6.3  抓好项目建设,带动农户种草养畜的积极性
    近年来,会泽县通过种草养畜项目的建设带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项目区周边老百姓看得见、摸得到,同时还使他们认识到了自由放牧、草畜不配套带来的后果,改变了全天候放牧、超载放牧、种植结构单一的传统习惯。由于草地有偿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一批批规模养殖户、家庭牧场不断涌现出来,如驾车乡腰店村龙潭社冯跃能、冯跃泽,田坝乡、鲁纳乡的黑山羊养殖场,大海乡的综合养殖场,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县优质肉羊养殖年出栏达到50—100只的养殖大户679户,101—300只的养殖大户137户,301—500只的养殖大户15户,5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5户;优质肉牛养殖年出栏均达到20—50头的养殖大户644户,51—100头的养殖大户20户,101头以上的养殖大户8户。
6.4  强化科技措施,规范养殖技术,提高种草养畜科技含量
    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编写了《会泽县畜牧标准化养殖技术手册》发到县、乡、村各级技术人员、干部和养殖户手中,指导养殖户进行科学饲养。在规模化养殖、标准化防疫、科学化饲养、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共推广了八项实用技术,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推动畜牧业发展的动力。
6.5  加强技术培训,更新传统观念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报纸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种草养畜的好处,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饲料青贮、氨化、牧草栽培、管理、利用,科学养畜等技术培训。全县共举办种草养畜培训班32期,培训乡、村、社干部和农户2185人(次),发放《会泽县畜牧标准化养殖技术手册》1840册,通过培训,养殖户基本掌握了种草养畜技术,极大的推动了我县种草养畜工作,提高了科学养畜水平,深受农户欢迎。
6.6  制定优惠政策,实行资金扶持和以奖代扶
    资金扶持:一是贷款贴息补助,用小额扶贫贷款到户发展畜牧业,由县财政按利息的30%给予贴息补助;二是对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情况给予适当贴息;三是对省、市、县确定为畜牧业龙头企业的,政府给予适当补助。
    以奖代扶:对牲畜存栏数、出栏数均达到规定标准的以及按照畜牧部门制定的技术路线、技术规程,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畜牧业生产的给予扶持。


[1]作者简介:秦浩(1976- ),男,汉族,会泽人,本科,畜牧师,站长。E-mail:qinhao000@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