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8)第一期

浅谈中兽医学发展现状与对策

[ 发布时间:2008-04-15 来源: ]
浅谈中兽医学发展现状与对策
 
郭福宗,李 素
(昭通市鲁甸县畜牧局,文屏镇 657100)
 
    摘要:中兽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动物医学,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中兽医学,对现代兽医学的发展和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传统中兽医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代中兽医的发展现状,提出发展现代中兽医学的对策,以促进中兽医学的发展,为我国畜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健词:中兽医学;现状;对策
 
    中兽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创立的独特动物医学,曾经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近年来,中兽医学的独特理论与防治畜禽疾病的特有优势越来越受重视,如何更好地发展中兽医学成为我国兽医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兽医学发展回顾
    中兽医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立的独特兽医学,也是目前世界唯一保留完整的传统兽医学。中兽医学有着独特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辨证等理论,并从源于对自然的观察,经与动物疾病斗争经验总结,到汇成整体观念贯穿辨证论治,而形成完整独特的理论体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兽医学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中兽医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中兽医学和现代中兽医学两个发展阶段。
    古代中兽医学起源于中国人类原始社会的渔猎时期,经长期的经验积累,到我国西周时(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得到了发展,政府设立了兽医官职(见《周礼·天官》),甲骨文记载了动物阉割术、动物疾病和中药,其技术已走向成熟。到封建社会早期的战国时代(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吸收了朴素唯物主义为基础理论逐渐形成完整的学术体系,到公元502-557年出现了《伯乐疗马经》、《齐民要术》等兽医学专著。中兽医学第一部代表著《司牧安骥集》(约成书于833年)在唐代问世,同时开启了兽医学专业教育,进一步促进了中兽医学的发展,明代的代表著有《痊骥通玄论》和《元亨疗马集》。
    1904年西药传入中国,日渐兴盛,而中兽医学由于种种原因在建国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发展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中兽医学重新得到重视和发展,从挖掘、整理、验证以及研究、教育到运用现代化先进科技发扬中兽医学和国际交往交流等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现代中兽医学的发展主要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195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民间兽医工作的指示”,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随后在兰州成立,标志着中兽医学现代研究的开始。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是中兽医学研究较为鼎盛的时期。主要对中兽医针灸(包括针刺麻醉、激光针灸等)、经络循经感传、中兽医舌色脉象的客观指标、血瘀证的本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等进行了收集与研究。
    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进行中药药理与临床防治畜禽传染性疾病的研究,以中兽药的研究开发最为活跃,尤其是对有效成分及其单体化合物的研究成为最前沿的领域,如抗禽流感中药成分金丝桃素、抗鸡球虫活性成分、抗螨活性成分等。
 
中兽医学的现状
    随着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物理和化学等现代技术被广泛利用到中兽医学的研究和应用中,中兽医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国际和国内的兽药行业掀起了一股“中兽药热”。中兽药优势在于:化学药品、抗生素及激素的毒副作用和抗药性严重困扰着各种疾病的有效防治,尤其是易引起动物产品药物残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而中药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抗药性,不易在肉、蛋、奶等畜产品中产生有害残留,可谓顺应了时代潮流,满足了消费者回归自然、追求绿色食品的愿望。然而,中兽医的发展仍存在如下诸多问题。
2.1  中兽药数量大幅度增多,但剂型较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0年版二部)共收载中药材473种,成方制剂183种。成方制剂的剂型仍以散剂为主,单味制剂的剂型以流浸膏剂、浸膏剂、配剂居多,剂型比较单一,不能满足畜禽生产业的需求。
2.2  中兽药质量标准整体水平不高
    由于药材生产尚未达到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造成药材质量差异大,难以生产出质量稳定、合格优质的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国内中兽药生产企业硬件和软件条件的不足,使得中兽药质量标准制定粗糙,药品上市时也控制不力。
2.3  中兽药研究与开发受到了重视,但产业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GMP认证合格兽药生产企业1000余家,大部分企业是制剂厂,中药原料厂少,企业只能维持自身运转,很难拿出资金投入到新中兽药的研究开发,国家投入到中兽药研究的资金较少。
2.4  中兽药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难以形成规模
    无论是中兽药治疗还是中兽药饲料添加剂,在治疗病种和产品剂型等方面还存在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等现象,不利于研制生产技术含量高、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客观上无符合市场规律的过硬产品,无法形成规模。
2.5  研究与开发的技术路线不规范
    在中兽药研发过程中完善新兽药审评所需科技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事先应全面了解新中兽药的分类,以及每一类所需申报资料项目及要求,而技术路线是试验研究的核心部分,其正确与否关系到中兽药研究开发的成败。
2.6  软条件严重不足
    在中兽药走向国际化及科学化、现代化的今天,中兽药研究与开发的人才匮乏,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缺乏继续教育与培训,缺乏现代化大型企业管理经验和技术人才。中兽药研究、开发、生产、市场管理等法规,目前仍然缺乏或不健全。
 
3  中兽医学发展对策与前景
3.1  加强中兽医学理论和中兽药开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将高等科研院校、制药企业等多方面的力量通过整体布局、资源重组、机制创新等方法来构筑研究开发体系,建立起具有先进技术装备、合理人才结构、较强创新能力和管理规范的现代中药创新体系和团队,加强对中兽医学和中兽药方面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促进中兽医学和中兽药的发展。
3.2  制订和完善现代中兽药标准和规范,提高中兽药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
    现代兽医中药应当是高效、优质、安全、稳定、质量可控、给药方便、具有现代化剂型且不失中药特色的新一代动物用药,应该包括单味、复方及以中药为主的中西结合制剂。在研制中兽药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药安全性评价规范(GLP)、中药临床研究规范(GCP),中药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SP)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定(GMP)等标准,加强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建立和完善中药种植、生产、研发、销售的标准和规范。
3.3  科研生产中应用先进生产技术,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
    在兽医中药的研制和生产中,还要不断引进和采用先进的提取、分离、生产和检测技术以提高其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如超微粉碎技术、树脂吸收技术、膜分离和浓缩技术、喷雾及冷冻干燥技术、一步造粒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以及方剂结构的电脑分析和处理技术等。在中兽药新剂型研究生产方面,应遵循“三少”(剂量、毒性和副作用小)、“五效”(高效、稳效、速效、专效、长效)及“五方便”(生产、贮藏、运输、携带和给药方便)的原则。
    中兽药的合理剂型应依据对畜禽所产生的效应来确定,以充分利用其价值,防止药效的散失,如现有生产中出现的颗粒剂、合剂、膜剂、软胶囊、滴丸、微囊、冻干粉针剂、缓释剂、透皮吸收剂、靶向制剂等。既可利用其特定效应,又能替代部分基础日粮,为充分利用中药资源开辟新路。同时,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促进现代中兽药产业的不断发展。
3.4  加强中兽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促进中西兽医结合发展
    针对国内中兽医学专业人才的匮乏,需进一步加强中兽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组建中兽药规范化研究中心,加强中兽医学理论研究、中兽药基础与应用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兽医学,建立我国中兽药现代开发体系,建立中兽药标准规范,实现中兽医学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同时,积极促进中西兽医结合发展,取长补短。
    总之,中兽医学是上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防治动物疾病的经验积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中兽医医药无论是在防病治病、保障健康,还是在提高生产性能方面,对促进我国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独特的作用。目前,中兽药在动物饲料添加剂、疫病防治和临床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传统中兽医学和中兽医医药具有简、便、廉等特点,对今天的医疗资源的开发和未来畜牧业经济的发展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要予以正确的认识,高度重视,加大扶持力度,在继承中创新,从而,实现中兽医学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船. 中兽医学[M].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79.
[2] 于船,牛家藩.中兽医学史简编[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3] 于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农业部组织)[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
[4] 于船. 动物疾病防治[M]. 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1995.


*作者简介:郭福宗(1961- ),男,汉族,云南鲁甸人,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