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8)第一期

寻甸县草地牧业生产现状及提高生产力的途径

[ 发布时间:2008-04-15 来源: ]
寻甸县草地牧业生产现状及提高生产力的途径
 
何顺仙 邓祥升 迟金伟 徐汝富
(昆明市寻甸县畜牧局,寻甸 655200)
 
    摘要:寻甸县人工种草二十余年,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草地退化,草场投入不足,草地效益不高,草地掠夺式利用等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目前的生产现状,提出提高草地生产力的途径:首先应严格审查草地牧业从业人员资质,其次应搞好畜牧服务体系建设,加大畜牧知识的交流与更新,加大科技转化力度,加大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完备的草地牧业流转体制,完善法制建设。
关键词:草地畜牧业;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
 
寻甸县自然经济概况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位于昆明市东北部,距昆明100km,全县土地面积3598km2,耕地面积4.96万hm2,人口50.39万,海拔1445~3294.8m,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5℃,年降雨量1045mm,全年无霜期229d。2006年末全县存栏大小牲畜775437头(匹、只),其中大牲畜203605头(匹),羊223265只,生猪348567头,出栏大小牲畜770318头(匹、只),其中肥猪515972头,肉牛88337头,肉羊162249只,肉类总产62097.3吨,畜牧业产值54054.44万元,畜牧业收入34810万元,人均畜牧业收入708.66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4.5%。
 
寻甸县草地牧业资源状况
2.1 天然草地资源
    寻甸县天然草场面积广阔,据1982年普查,全县17个乡(镇)共有天然草场20.1万hm2,近20年来由于开荒种地,封山育林等因素,现保留面积约19.192万hm2,其中可利用面积17.33万hm2,约2.33万hm2天然草场以各种形式承包到户。天然草地分布较广,面积零星,连片且规模大的不多,草原以亚高山草甸为主,有少量高山草甸,天然草场类型有灌丛草场、草丛草场、疏林草场、地间隙草丛草场。面积较大的成片草场主要分布在河口、功山、金源、金所、联合等乡镇。天然草场野生牧草种类繁多,可供饲用的植物560余种,主要饲用的达200余种,其中适口性好、品质优良的达90余种。
2.2 人工草地
    寻甸县从1981年开始引进牧草品种进行试验,1982年在金所乡金星厂开展了20hm2的示范推广,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8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到1989年,全县发展人工草场0.38万hm2,当时实行行政命令,以村社为单位,只注重推广种植,不注重发挥效益,形成“国家出钱种草,集体派人管草,农民赶畜吃草”的大锅饭状况,致使人工草场在种植的同时,也在退化和消失。因此,通过对草场的调查以及广泛征求意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88、1989、1990年,将北大营1.21万hm2人工草场实行统一规划、划区围栏,有偿承包给45个家庭牧场和28个兼业户使用,从而明确了责、权、利,调动了养殖户种草、管草、用草的积极性,改变了原来那种“一年种,二年好,三年、四年不见了”的草地牧业恶性循环,北大营草场取得了非常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为草地牧业的发展找到了一条成功模式。在北大营人工种草成功模式的带动下,由此拉开了人工草地大发展的序幕。至2006年,全县累计种植人工牧草1.25万hm2,保留面积1.12万hm2,其中0.498万hm2承包到户,发展家庭牧场368户。
 
草地牧业取得的主要成绩
3.1 人工种草责任制的建立
    1989年通过对北大营人工草场进行有偿承包,发展家庭牧场45户,承包面积798hm2,承包期30年,承包户每年交草场使用费45元/hm2,围栏、牲畜费由国家提供48万元有息贷款。由于种、管、用结合,责、权、利明确,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养畜积极性。在此成功模式的带动下,各地种草后均参照北大营模式建立相应的承包责任制,部分草场的承包费由原来的45元/hm2上调至75元/hm2
3.2 养殖户积累了一定的人工草场管理利用经验
    人工草场实行有偿承包后,承包户主动接受畜牧部门的技术指导,部分养殖户加强了草场和牛羊的饲养管理,能定期除杂、修补围栏,实行分区轮牧,对部分干旱退化的草场进行松土补播,从而保证草场草质好,产量均衡而稳定,牛羊的发展,为农业增加了有机肥,实现畜多、肥多、粮多的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同时牛羊品种改良力度逐步深入,疫病防治能常抓不懈,保证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3.3 人工草场效益明显
    人工草场实行责任制后,加强了管理,发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3.1 经济效益
    从建设人工草场,发展家庭牧场以来,山区的畜牧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加快了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以北大营为例,2006年,存栏牲畜3344头(匹、只),出栏1536头(匹、只),产羊毛5108kg,畜牧业经济收入488736元,比1987年存栏增加了3倍,出栏增加了16.7倍,羊毛增加了10.86倍,畜牧业收入增加了30.7倍,户均畜牧业收入达6186元。
3.3.2 社会效益
    种草养畜加快了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步伐,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畜产品,带动了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3.3 生态效益
    在人工种草的地方,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草地的生态屏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牛羊得到发展,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有机肥增多,化肥用量明显减少,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存在问题
4.1 人工草地建设缓慢
    人工草场一次建植多年利用,建植当年成本较高,政策扶持力度较大,承包由家庭牧场主管理后,很多养殖户小农意识依然强烈,只重产出,不重投入,草场加速退化,草场本应4~5年就应更新改造,但由于经费等原因,更新改造力度远远滞后,如北大营草场自1985~1990年建植,累计建植面积1.2086万hm2,自1996~2006年分四次累计更新改造1.1466万hm2,清水海草场1991年种植,累计建植面积1.356万hm2,2002~2004年更新改造两次共0.301万hm2,其它草场的更新改造力度就更慢,很多地块甚至从来没进行过更新改造,致使优质牧草比重减少,杂害草增加,草场质量下降。
4.2 天然草地退化严重,草地生产力低
    天然草场平均鲜草产量仅为4132.45kg/hm2,载畜量更低,需3hm2才能载一个黄牛单位。在可利用的17.33万hm2天然草场中:一般退化草场11.149万hm2,严重退化草场6.184万hm2。草原理论载畜量为244770个羊单位,实际载畜量为748996个羊单位,超载206%。一般退化草场产草量为4005kg/hm2,理论载畜1.28个羊单位/hm2,实际载畜3.92羊单位/hm2,严重退化草原产草量为1500kg/hm2,理论载畜量为0.48羊单位/hm2,实际载畜1.92羊单位/hm2,因此天然草场地面裸露现象极为突出。
4.3 牧草种植品种单一  
    寻甸县自1987年开始种草至今,品种一直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spp.),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等,品种单一,由于栽培牧草在竟争性上不如本地野生草种,在质地及适口性方面远远优于本地野生饲草,因此栽培牧草只要发芽长出后,立即被家畜采食,因此,栽培牧草很难竟争成为优势种群,有的地块有的品种一段时间后就已看不到,严重影响草地生产能力。
4.4 草场季节供草不平衡,家畜冬春病死现象严重
    冬春缺草是制约寻甸县草地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秋未冬初,养殖户就尽量减少存栏,家畜只能维持最低生理需求,家畜冻、饿、病死现象突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非常脆弱。2003年元月5日至6日,寻甸县境突降大雪,最深达15cm,据当时对62个村委调查,牛冻死130头,马冻死59匹,山绵羊冻死1291只,牛马冻伤1084头(匹),山绵羊冻伤3648只,畜厩倒塌253间。
4.5 草场家庭牧场主信息滞后,商品经济、商品意识淡薄
    在随机调查的30户家庭牧场养殖户中,28户养殖户不清楚饲喂家畜玉米的多少,不知对家畜投入的多少,不清楚养殖成本,25户养殖户无家畜的出栏计划,15户养殖户不了解当前的牲畜市场行情。
4.6 畜牧技术员与养殖户之间缺乏风险、利益分配机制,工作积极性不高
    虽然在草场管理过程中,每个畜牧技术员分管一片人工草场,负责技术指导,但在管理过程中,草场效益状况与技术服务之间并无明确的效益挂钩,畜牧技术员知识更新力度不大,服务意识不强烈,工作积极性不高,发挥的作用不明显。
 
提高草地生产能力的途径
5.1 加强草地牧业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培养专职家庭牧场主
    草地牧业生产说简单也简单,普通农民都能进行生产,但要说复杂也复杂,好的畜牧生产者,上得知天文,下得知地理,还得精通生物、市场、人际,可以说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对草地牧业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有深厚的畜牧科技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不但要适应市场的变化,精确计算经济效益,而且生产的畜产品要优质、绿色、无公害,草地牧业得走专职、高效、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5.2 加强家庭牧场业务素质培训及经验交流
    草地牧业生产是个复杂的实践过程,知识和方法经常在探索和更新,知识就是生产力,因此应经常组织草地牧业养殖户进行培训及经验交流。
5.3 加大科技转化力度 
    对一些优秀成熟的科学技术应加以引入和转化,它将会大大提高寻甸县的畜牧生产力,比如威提特东非狼尾草(Pennisetum clandistium)在小哨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已经过二十多年的栽培研究,在寻甸县也作过小面积引种,能适应寻甸县的自然环境条件,该草具有高消化率、高蛋白质、低纤维、适口性好、对氮肥反应敏感、耐重牧、耐干旱、竞争力强等优良特性,是一项很成熟的科研成果,应把类似的科研成果加以转化应用,相信对寻甸的畜牧业生产力的提高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5.4 建立科学合理的畜牧生产服务体系
    畜牧生产是一个专业、复杂、艰辛的劳动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竟争越来越激烈,资源如何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怎么生产就变得非常重要,而这些都是在随着市场行情随时变动的,而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是需要广泛的信息,正确的分析评价,这种工作畜牧生产者是很难独立完成的,必须加以精细分工,由专职畜牧生产服务体系来完成,而怎样在其中建立桥梁关系,明确权、责、利就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
5.5 建立合理方便的人工草地建设流转机制
    人工草场建植承包后,是培养了一批会养殖,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事的转变,部分养殖户已经不适应继续从事草地牧业工作,但因为信息的不透明,以及草场本身的权属问题,草场的流转只在亲属、邻里之间,由于人工草场的草地承包费每年只有45~75元/hm2之间,家庭牧场主的生产压力不大,对草地的管理力度也就跟不上,部分草场闲置,目的只为保留草地的所有权,草场就谈不上效益,相反,草场的生态受到影响,人们生存受到威胁,为了让人工草地更好的发挥效益,让那些有能力,有条件,有志于草地牧业,又有管理经验的人接手,方能更好的发挥出效益,因此,人工草场必须进行合理的流转。人工草地以及天然草地,都必须建立完备的信息档案库,制定完善的开发方案及流转体制,让草地牧业充分发挥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5.6 加强法制建设,为草地牧业工作者解决后顾之忧
    草地畜牧业扎根农村,由于农村受教育程度偏低,小农意识强,因此在畜牧生产中,偷、盗、搞破坏是畜牧从业人员最头痛、最剌手、最无能为力的事,因此,必须加大法制建设,对草地牧业的偷、盗、破坏行为从严从重查处,从而保证畜牧养殖户能安心,专注于畜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