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8)第一期

腾冲县槟榔江水牛资源及应用前景初探

[ 发布时间:2008-04-15 来源: ]
腾冲县槟榔江水牛资源及应用前景初探
 
艾有林[1] 沈雪鹰 尹玉安 杨加用 段成铭 余选富 余永华
(保山市腾冲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腾冲 679100)
 
      摘要:通过对腾冲槟榔江水牛资源的调查,初步掌握了其品种来源、数量、分布、群体规模、体形外貌、体尺体重、生产性能、饲养管理及开发利用状况,为槟榔江水牛的选育提纯、开发利用,特别是乳用性能的利用和使该品种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槟榔江水牛;品种资源;调查;乳用性能;应用前景
 
腾冲槟榔江水牛基本情况
1.1  品种来源
    腾冲槟榔江水牛(Bos bubalus)是我国发现的唯一的河流型水牛(2n=50),据乾隆时期编著的《腾越州志》记载,明代“嘉靖末年家温饱者,养洋牛,赡牛种,力耕耨,办乡籴者,未尝无人”、“洋牛是水牛的一种,毛周身通黑,也称嘎拉牛”,说明槟榔江水牛在腾冲县饲养和使用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据《腾冲县志》记载,光绪28年(1902年)由腾越海关进口的货物中有缅甸、印度进口牛1029头的记录,计关银30879两,加上民间逃税引入牛约6000余头,从1902年至1919年共进口牛超过7000头。据商人后裔称,进口牛多为嘎拉水牛。建国后民间陆续引入,上世纪70年代末全县尚存栏嘎拉水牛5000余头,主要作役用。腾冲县地处边疆,与缅甸邻近,气候温和,生态良好,饲草资源丰富,具备适宜水牛生长的气候优势和环境优势。由于该群体主要分布于腾冲槟榔江河谷一带,长期闭锁繁衍,并经风土驯化,形成了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独具特色的水牛群体,当地人称之为“槟榔江水牛”。槟榔江水牛是牛科,水牛亚科,属亚洲水牛种,河流型水牛亚种中的一个地方类群。腾冲槟榔江水牛长期以来为农户自繁自养,是乳、肉、役兼用河流型水牛品种,近年来正加大力度开发其乳用性能。
1.2  中心产区及分布
    腾冲槟榔江水牛主产于腾冲槟榔江上游,主要分布于猴桥、中和、荷花、明光、滇滩等乡镇,全县各乡有零星分布。
1.3  产区自然生态条件及对品种形成的影响
    腾冲县位于云南西部,与缅甸接壤,地处东经98°05′~ 98°46′,北纬24°38′~ 25°52′。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脉南北走向,东部和西北部山系形成屏障,西南急剧降低,呈马蹄状地形,全县海拔930~3780.2m,全境可分为三个地貌区:北部高山、中山峡谷区(海拔2000~3000m),中部湖盆、熔岩、台地、中低山区(1600~2500m),南部低山、丘陵、河谷区(1300~1800m)。
    由于受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形成了腾冲印度洋亚热带季风气候,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腾冲具备了典型的立体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14.8℃,最冷月1月日均气温7.5℃,最热月8月日均气温19.8℃,历史极高气温30.5℃,极低气温-4. 2℃。年均相对湿度79%,年均无霜期234d。初霜期11月17日,终霜期3月23日,年平均日照2176h。年降水量1469.4mm,5~10月为雨季,降水量1201mm,为年降水量的81.7%。全年盛行西南风,平均风速1.6m/s。
    腾冲境内有槟榔江、陇川江、大盈江三大水系,均属伊洛瓦底江上游,由北向南,其支流纵贯全县切割成许多山地和河谷盆地,三大水系年流量81.26亿m3,地下泉水502处,年产水量4.4亿m3,水库、塘坝蓄水量2006万m3。三大水系均属重碳酸盐纳组Ⅰ型水,pH7.02~8.88,呈中性偏碱,硬度小于4.2德国度,为极软水。色度6~35度,耗氧量0.5~10.0ml/L,K+、Na+含量5~10mg/L,cl-、so4-含量极低,是理想的人畜饮水。
    全县土壤类型分为亚高山草甸土、棕壤、黄红壤、黄壤、红壤、火山灰土等。
    腾冲国土总面积5845平方公里,有耕地8.5万hm2,其中水田4.1万hm2、旱地4.4万hm2,林地27.2万hm2,草场11.5万hm2,平均每公顷产鲜草6.84t。牧草3月萌发,11月枯黄,青草期8个月。人工草地1400hm2,主要品种为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和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全县有野生牧草55科,243种,其中禾本科74种。全县农闲田种草2000hm2,主要为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高丹草(Sorghum vulgare × S. Sudanense)、甜高粱(Sorghum vulgare)和苕子(Vicia villosa)等。槟榔江水牛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Oryza sativa)、包谷(Zea mays)、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麦(Hordeum vulgare)、油菜(Brassica oleracea)、大豆(Glycine max)、蚕豆(Vicia faba)、豌豆(Pisum sativum)、荞(Fagopyrum esculentum)、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红薯(Ipomoea batatas)和瓜类(Cucurbita spp.)等;饲料作物有芭蕉芋(Lanna edulis)666.67hm2;此外还是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产区,有大量的蔗稍叶可利用。
    腾冲县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洪涝、春旱、三秋阴雨、大风和局部大雪,对作物影响较大的还有水稻低温冷害、倒春寒、晚霜等。
    从腾冲槟榔江水牛目前的自然分布情况看,该品种能适应亚热带和温带气候,能正常发挥其使役性能,在亚热带环境条件下产奶性能表现良好。过去槟榔江水牛一直以役肉兼用为主,春夏犁耙农田,秋冬宰杀晒制牛干巴、自食或销售。2000年以后,腾冲县在开展摩杂水牛挤奶试验中,发现了腾冲槟榔江水牛具有较高的产奶性能,后逐渐在部分村寨中推行挤奶,现有200余头腾冲槟榔江水牛作为乳用。
1.4  品种生物学特性
    腾冲槟榔江水牛适应性较强,主要生活在海拔较低的低热河谷地带,但在海拔500~2000m的地区也能正常生长繁殖。槟榔江水牛采食能力强,耐粗饲,各种青草、树叶、农作物秸秆等均为该牛采食的饲料。性情温驯,易管理,稍有神经质。一年四季均以放牧为主,晚上或重役情况下适当补饲青干草、包谷及农作物秸秆。腾冲槟榔江水牛抗病力强,只要饲养管理得当,一般不会发生疾病。如果确因饲养管理不好,不重视防疫和驱虫保健时,常见易感多发病主要有牛出败、气肿疽、肝片吸虫、前后盘吸虫、蛔虫以及一些胃肠道疾病和代谢病。
1.5  群体数量
    2006年的畜禽品种资源调查统计结果,全县存栏腾冲槟榔江水牛1527头(母牛1231头、公牛296头),其中成年公牛45头,占群体3%,能繁母牛671头,占群体44%,阉牛175头,二周岁以下的后备公牛95头,后备母牛194头,犊牛347头,公母比约为1:1.2。所有母牛全部采用本交纯繁。
1.6  选育情况
    腾冲槟榔江水牛是近年来才被腾冲县发现和认识的河流型水牛品种,属乳、肉、役兼用型。近几年来开展水牛杂交改良和水牛挤奶技术,该品种才被倍加重视,虽对该品种作了一些研究,但系统的选育工作才刚刚开始。
1.7  近15~20年消长形势
1.7.1 数量变化
    上世纪70年代末,腾冲尚有槟榔江水牛5000余头,主要作役用,80年代初期实行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村集体所养牛群分配到各农户,由于农村逐渐实行机械化耕作以及该品种牛较神经质,逐渐被淘汰。至2000年,腾冲县发现了槟榔江水牛的产奶性能,开始组建核心群,并在农户中推广挤奶技术。由于水牛挤奶增加了农户的养牛经济效益,加上当地政府给予政策及资金的扶持,槟榔江水牛的数量又开始增加,2006年全县存栏数量达到1527头。
1.7.2 品质变化
    从体质体况看,该品种与20年前无显著差异。
1.7.3  濒危程度
    腾冲槟榔江水牛现有群体数量及畜种结构看,该品种属无危险级别。
 
体形外貌
    腾冲槟榔江水牛被毛稀短,皮薄油亮,皮肤黝黑;被毛以黑色为主,大腿内侧、腹下毛色淡化,未成年个体部分毛尖呈现棕褐色。大约20%的个体有“白袜子”现象,即四肢下部以及耳毛,唇周毛白色。有少量个体白额、白尾帚,无晕毛、沙毛和白胸月现象。
头长窄,额凸,额部无长毛;鼻平直,鼻镜眼睑黑色;耳壳薄,耳端尖,平伸;角基扁,角形螺旋形、小圆形、大圆环以及前弯角均有,黑色,螺旋形居多,约50%。
    无肩峰、颈垂和脐垂,胸垂大小与营养状况呈正相关;母牛乳静脉明显,盆状乳房,主要为黑褐色,白袜子个体乳房粉红色;尾至后管,部分到飞节,尾帚毛密中度;蹄质坚实、黑色。
颈细,长短适中,水平颈,鹿颈形;头颈、颈肩背、背腰、腰尻结合良好,背腰平直,胸宽适中,良腹,斜尻;四肢发育正常,肢势良好;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母牛后躯发达,侧视楔形,整体结构中度。
 
3  体尺和体重
    在本次调查在腾冲猴桥、中和、荷花、明光、滇滩等乡镇五个点选择正常饲养条件下的60头成年水牛(其中:公牛10头,母牛50头)和部分不同年龄阶段的水牛分别进行体尺测量和体重估算,通过对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详见表1、表2。
 
生产性能
4.1 乳用性能
4.1.1 乳形指数
    通过对50头槟榔江成年母牛各项乳房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如下:乳房围60.26±5.16cm,乳房高度9.81±1.12cm,乳房深度8.99±1.16cm,前乳头长7.06±1.79cm,后乳头长8.25±2.98cm。
 
表1   成年公母牛体尺体重表       (Mean±SD)
Sex
n
体高
(cm)
体斜长
(cm)
胸围
(cm)
管围
(cm)
体重
(kg)
体长指数
(%)
胸围指数
(%)
管围指数
(%)
10
138.15±5.35
146.55±8.94
192.4±8.52
21.2±1.0
475.58±55.48
106.1
139.3
15.3
50
131.77±3.31
139.16±7.99
194.22±9.66
20.44±0.85
430.18±57.15
105.6
147.4
15.5
 
表2   不同年龄腾冲槟榔江水牛体尺体重表     (kg, cm)
月龄
N
体重
体高
体斜长
胸围
腹围
管围
腰角宽
6
8
121.7±15.44
95±3.61
94.7±5.77
122.3±7.02
141±12.86
10.7±0.29
32±1
12
8
148.4±33.54
103±2.94
99.75±12.37
131.75±6.9
161.75±4.29
16.25±1.26
34±0.82
18
10
222.1540.34
113.7±8.46
115.6±11.16
156.3±16.44
180±9.12
17.95±1.14
41.15±3.4
24
10
245.35±5.26
114±1.83
114.75±4.27
160.5±8.23
192±2.45
18±0.91
43.25±2.5
 
4.1.2 泌乳天数
    目前尚无统一的产奶期标准,据对31头产奶母牛挤奶期测定,平均产奶期290±18d。
4.1.3 产奶量
    据水牛良繁场提供的31头母牛测定资料,305d产奶量2650.35kg,见表3。另通过民间调查产奶母牛60余头,一个产奶周期产奶量约1800kg。
 
表3   腾冲槟榔江水牛产奶统计表    单位:head、d、kg
n
泌乳天数
泌乳量
最高
最低
31
391.3±18.86
2531.3±641.45
3615.7
1543.4
31
305
2650.35
2818.26
1203.00
 
4.1.4 乳脂率
    乳脂率达6.73±0.47%。
4.1.5 乳成分
    2006年由云南农大重点实验室对31头槟榔江水牛乳样进行测定,其中乳脂肪6.73±0.47%,蛋白质4.05±0.14%,乳糖4.99±0.06%,无脂全固体9.99±0.19%,全乳固体16.73±0.56%。
4.2 繁殖性能
    腾冲槟榔江水牛母牛初情期30月龄,一般36月龄初配。发情多集中在8~11月,发情周期平均21d,发情持续期2~4d,妊娠期平均310d,生命周期20年,一般利用年限15年。公牛初情期24月龄,有爬跨反射,30月龄性成熟,适配年龄42月龄。该品种目前都采用本交,未进行人工授精,公母本交配种比例1:30。种公牛一般利用年限10年,生命周期约20年。
4.3 生长性能
    犊牛初生重34.57±2.64kg,断奶重121.7±15.44kg,哺乳期日增重0.48kg,犊牛成活率98%。
4.4 产肉性能
4.4.1 屠宰性能
    由于该品种数量有限,仅在本次调查测定的牛群中,选择5头成年牛(其中公牛2头,母牛3头)进行屠宰测定,结果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和骨肉比,公牛分别为44.51%、33.37%、35.8 cm2和1:2.99,母牛分别为41.16%、30.42%、29.5cm2和1:2.67。详见表4。
 
表4   腾冲槟榔江水牛屠宰测定结果统计表     (Mean±SD)
性别
宰前
活重(kg)
温胴体重(kg)
冷冻胴体重(kg)
屠宰
率(%)
净肉重(kg)
净肉率
(%)
皮厚
(cm)
腰肌肉厚(cm)
大腿肉厚(cm)
背部脂肪厚度(cm)
腰部脂肪厚度(cm)
眼肌面积(cm2)
406.0
±59.3
167.1±21.2
163.8
±20.8
41.16±0.7
123.5±18.4
30.42±1.5
0.6
±0.1
4.3
±0.4
19.5±1.7
0.2
±0.1
0.5
±0.3
1:2.67±0.33
29.5±6.2
354.5
±33.5
157.8±17.4
154.6
±17
44.51±0.7
118.3±13.6
33.37±0.4
0.7
±0.2
4.2
±0.8
20.5±2.5
0.2
±0.1
0.1
±0.1
1:2.99±0.6
35.8±4.8
M
380.3
±46.4
162.5±19.3
159.2
±18.9
42.8
±0.7
120.9±16.0
31.9
±0.95
0.7
±0.15
4.3
±0.6
20.0±2.1
0.2
±0.1
0.3
±0.2
1:2.83±0.19
32.7±5.5
 
4.4.2 肌肉主要化学成分
    2006年由云南农大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对5头腾冲槟榔江水牛的背最长肌进行了肉质常规分析(检测样本5份),平均粗蛋白(CP)18.3%,干物质(DM)23%,粗脂肪(CF)3%,热量(Heat)99.2MJ/kg,详见表5。
 
表5   腾冲槟榔江水牛肉质分析结果统计表      (Mean±SD)
Sex
n
CP(%)
DM(%)
Ash(%)
CF(%)
Heat(MJ/kg)
2
18.3±0.1
23.1±0.4
1.0±0.0
2.9±0.2
99.1±0.1
3
18.3±0.1
22.9±0.3
0.9±0.1
3.0±0.3
99.3±0.1
Mean
5
18.3±0.1
23.0±0.3
1.0±0.1
3.0±0.2
99.2±0.1
 
4.5 役用性能
    农村中尚未挤奶性能的槟榔江水牛无论公、母、阉牛均作役用,5~10岁役力最强,怀孕母牛常于分娩前3个月停止使役。农田壤土日耕耙量,公牛、阉牛0.2~0.27hm2,母牛0.1~0.2hm2
 
饲养管理
5.1  饲养方式
    腾冲槟榔江水牛由于长期以来主要用于使役,故采用半舍饲半放牧的饲养管理方式。由于近年开展槟榔江水牛挤奶工作,产奶母牛农户以圈养为主,每天放牧4~5h,母牛每天饲喂青草、青贮包谷、精料和秸秆。犊牛采用人工哺乳,日喂鲜奶3kg,从15日龄开始补饲犊牛精料,1月龄后开始补饲嫩青草,至4月龄断奶,整个哺乳期日均补饲精料150g。断奶后继续补饲精料,并逐渐过渡为青粗料。
5.2 舍饲与补饲情况 
    腾冲槟榔江水牛成年牛以放牧为主,采食草场和田间青草,晚间补饲干稻草,农忙耕作季节日补饲料包谷1~2kg,犊牛自然哺乳,1周后随母牛放牧,至9月龄左右断奶,很少补饲精料。
5.3 管理难易
      由于腾冲槟榔江水牛耐粗饲,易于管理,只是挤奶水牛为了提高产奶量,才进行精细管理,提高农户饲养的经济效益。
 
6 品种保护与研究利用现状
6.1  分子遗传技术研究
    2005年由云南农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耳组织细胞培养及低渗法制片技术,对该品种进行了细胞遗传学鉴定分析,腾冲槟榔江水牛群体染色体2n=50,属河流型水牛。2006年8月,为探讨RAPD标记在水牛遗传多样性方面检测的应用价值,了解腾冲槟榔江水牛的群体遗传结构状况,由云南巴富乐水牛技术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对槟榔江水牛20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从7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对其所有个体的总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结果15条引物共产生105种扩增片段,多态片段95条,平均每条引物的扩增带数为7,各引物多态性片段范围在2~12之间,多态频率在40~100%之间,多态座位平均为90.48%,表明槟榔江水牛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有保种价值。2007年12月,云南农大动物科学学院采用呈严格母系遗传、适宜做近缘物种或种下水平遗传分化和亲缘关系分析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序列为遗传标记,对所提供的29头槟榔江水牛血液样品进行了DNA序列检测(检测片段长度为500bp),并结合从GenBank上下载的Murrah、Jafarabadi、Mediterranean、Carabao等水牛DNA序列数据进行了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分析。鉴定表明所检测的29头槟榔江水牛与世界著名的Murrah、Jafarabadi和Mediterranean等河流型水牛聚在一起,表现出较近的遗传关系,呈现与Carabao沼泽型水牛不同,而与河流型一致的mtDNA控制区突变模式;从线粒体基因组DNA多态分析证明,所鉴定的29头槟榔江水牛从母系血统来源为河流型水牛,未混入沼泽型水牛母系血液。
6.2  对品种的评价和展望
    腾冲槟榔江水牛属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河流型水牛,具有独特遗传特性,有较好的产奶性能,但由于未经选育,未形成统一的品种特征,加之产区饲养水平低下,个体生产性能差异较大。今后需要加强对该品种的选育工作,统一品种标准,提高生产性能,将腾冲槟榔江水牛培育成我国的一个高产奶水牛优良品种。目前腾冲县正在开展本品种的选育提纯和品种认定的申报,并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李大林,霍金龙,苗永旺,等.槟榔江水牛的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
学报,2007,22(3):340-344.
[2] 徐旺生.中国水牛的起源问题研究(上)[J].四川畜牧兽医,2005,32(3):56.
[3] 王长青.我国水牛奶业开发前景及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4,40(4):37-39.


[1]作者简介:艾有林(1967- ),男,汉族,兽医师,学士,云南腾冲人。E-mail:tcaylin@163.com
感谢云南农大重点实验室、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云南省畜牧局改良站,云南巴富乐水牛技术研究所,保山市畜牧站等单位对本次调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