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8)第一期

宣威草地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 发布时间:2008-04-15 来源: ]
宣威草地畜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沈惠芬[1]
(宣威市畜牧局,宣威 655400)
 
    摘要:介绍了宣威市自然条件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宣威市草地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基础,提出宣威市发展现代草地畜牧业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关健词:草地畜牧业;现状;发展对策
 
1  自然概况和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宣威市自然概况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3°35′~ 104°40′,北纬25°56′~ 26°44′,海拔920~2868m,年均日照2068h,极端最高气温33.5℃,最低气温-14.9℃;年均降雨量986.1mm,无霜期229d。宣威是云南省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市,总面积6075km2,其中94%为山区。全市设26个乡(镇),331个村民委员会,25个居委会,2144个村民小组。2006年总人口14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8.21万人。耕地总面积7.01万hm2,其中水田0.53万hm2,旱地6.48万hm2,2006年粮食总产46.2万t,单产3705kg/hm2,人均有粮370kg。全市国民生产总值79.02亿元,农业总产值30.97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13.81亿元。
1.2  宣威市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至2006年底,全市大牲畜存栏17.37万头,其中,牛存栏15.05万头,大牲畜出栏2.06万头,其中牛出栏2.05万头,牛肉产量2962.12t,产值3955万元;奶牛存栏482头,产奶220t,产值122万元;羊存栏25.70万只,出栏7.53万只,羊肉产量1881.7t,产值1616万元。草地畜牧业产值5739万元,占畜牧业产值138089万元的4.16%。
 
加快发展宣威市草地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基础
2.1 有良好的现代市场需求和基础
    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国内外对安全无污染食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特别是对高蛋白、低脂肪、高氨基酸等反刍动物肉产品的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我国草食畜大多以天然饲草为食,不使用任何添加剂,草食畜产品具有低脂肪、高蛋白、营养丰富、味美无污染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随着草地的过度利用、气候的日益恶化,草地退化速度加快,很多农民对土地的热情已不如从前,大批的农民开始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从过去的生产者变为消费者,草食畜产品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因此,以植物茎叶等营养体为主发展草地畜牧业将给农业发展带来新鲜的活力和商机。
    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尤其是传统种、养业)受到较大冲击。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转化率低,大部份还依靠传统耕作措施进行农业生产,粮经产品成本高,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因而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优势。相比之下,我国畜产品价格却远低于国际市场,其中,猪肉价格低57%,牛肉价格低84%,羊肉价格低54%。近年来,欧洲一些国家发生的“疯牛病”、“二噁英”等事件,使这些国家的牛羊肉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我国不受疯牛病的影响,只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畜种改良,提高草食动物肉质,便可大大提升市场竞争力。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我国牛羊肉打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宣威畜牧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优势畜牧业,提高草食畜产业在畜牧业产值中的比重,加快宣威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有丰富的草地资源
    宣威市有可利用天然草场13.62万hm2,分五种类型,其中,山地草丛草场2.08万hm2,山地灌丛草场0.42万hm2,山地疏林草丛草场2.55万hm2,山地林间草丛草场1.79万hm2,农隙水田和旱地边沟草场6.78万hm2。各类草场载畜量27.04万羊单位,农作物秸秆载畜量15.24万羊单位,理论载畜量合计达42.28万羊单位。天然草场有可食牧草十余种。2006年全市大牲畜存栏17.37万头,羊存栏25.70万只,处于严重超载状况。经调查,截止2006年底,全市已垦草场面积2.57万hm2,属农民个体承包的草场,开垦土地年均粮食总产达4.74万t,涉及人口106万人,开垦时期多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至八十年代初、中期,其中已垦草场撂荒0.06万hm2,自然恢复0.19万hm2,纳入基本农田0.23万hm2,列入退耕还林0.77万hm2,列入生态治理工程0.23万hm2,需退耕还草1.09万hm2,建设人工草场0.47余万hm2。通过几年的自然恢复、封育、人工种草、退耕还草等措施的实施,2000年末出栏肉牛5533头,2006年末出栏肉牛2.051万头,同比增1.4977万头,增270.7%;2000年末出栏肉羊3.8376万只,2006年末出栏肉羊7.5268万只,同比增3.6892万只,增96.1%。
2.3  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形势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除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外,生态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草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着重要作用。种草种树、改良草场,增加植被覆盖度,是生态建设最主要的手段和措施。宣威市位于珠江源头和长江中上游,是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人工种植牧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恢复天然植被的重要内容。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建设,宣威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同时促进了宣威市草地畜牧业的发展。2000年,曲靖市人民政府文件《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禽业的决定》(曲政发[2000]45号)中提出了加快草食畜发展的十八项优惠政策,使草食畜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2006年宣威市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了《宣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草食畜发展的实施意见》(宣政发[2006]24号),在财政预算中每年增加100万元用于扶持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发展,按照“开发饲草,秸秆转化,发展牛羊,科学饲养,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通过资金补助、小额信贷、优惠用地、科技推广等措施;至2006年末,全市扶持建成饲养肉牛100头以上的养牛小区10个、存栏肉羊500~1000只的养羊小区2个、存栏基础母羊50只的山羊选育场2个、存栏山羊200只的肉羊养殖示范场10个。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忽略生态治理,就会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片面强调生态建设而脱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群众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草地畜牧业难以快速发展。因此,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出路。
2.4  有健全的科技队伍和雄厚的技术力量
    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有在编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45人,其中高级畜牧师4人、高级兽医师4人,畜牧师60人,兽医师85人,助师66人,技术员19人,管理人员1人,技术工人19人,356个村(居委会)有村级动物防疫员482人,形成健全的市、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加快宣威市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
 
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3.1 多元化开发饲草饲料资源
    宣威市有广阔的草地面积,但由于长期以来,草场被掠夺式利用,退化严重,利用率低。20余年来,全市被开垦草场2.57万hm2,放牧地减少,草食畜的养殖形成了拴养和散养,严重制约了规模化饲养的发展。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人工草地建设和农田种草,加快农作物副产品的加工利用,广辟饲草料资源,推进草食畜的规模化养殖。
3.2 因地制宜调整畜牧业结构,加大山区草食畜规模化养殖的扶持力度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宣威市畜牧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传统畜牧业生产以生猪为主,“人畜争粮”矛盾突出;第二是草食畜存栏基数大,但出栏率、商品率较低。为缓解“人畜争粮”矛盾,宣威市人民政府提出了“以生猪为主导,草食畜为补充”的畜牧业发展思路。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加快调整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即在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加大草食畜比例,大力发展人工草场,加大草食畜规模化养殖的扶持力度,提高草食畜的出栏率、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
3.3 提高草场的经营管理水平
    宣威市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生产的总体水平较低。主要问题是:①草地管理机构不健全,缺乏草地执法队伍;②草地承包责任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吃“大锅饭”现象突出;③资金投入不足,天然草地的改良和保护工作难开展,草地退化难控制,草质差,产量低,草地生态恶化;④人工草地建成后的补播、施肥、除杂等管理工作无资金投入而无法开展,导致草地使用年限短,不能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⑤养殖户大多分散经营,规模化程度低,畜产品难形成竞争优势,草地牧业产值仅占畜牧业产值的4.16%。
3.4 普及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
    国内外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迅速发展。草产品的加工以最初的青干草为主,发展到现在的草捆、草粉、草颗粒、草饼、草块等多种类型的产品;青贮饲料也在青贮窖的基础上形成了罐装青贮、高压青贮、半干青贮等多种青贮类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宣威市大力推广青贮、氨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饲草季节供应的不平衡,但冬春草畜矛盾仍然较突出,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青贮、氨化技术的普及率不高,2006年末全市有农户32.58万户,推广青贮、氨化的农户8.00万户,占农户的24.55%;二是在青贮、氨化饲料制作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刈割、粉碎均以人工操作为主,同时,由于关键环节把握不当,造成饲料霉变,饲草数量和质量得不到保障。
3.5 健全草食畜良种繁育和防疫体系
    草食畜的发展除受饲草(料)的制约外,还受防疫和良种化程度的影响。防疫体系不健全会导致养殖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弱,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良种化程度低,牲畜饲养周期长,出栏率、商品转化率低。因此,在扶持养殖小区、规模养殖户和示范户的工作中,应把防疫体系建设、冷冻精液输精站(点)建设作为扶持的重点。
3.6 鼓励建立畜牧业经贸公司
    目前,国内外市场对“红肉”的需求越来越大,应鼓励创办科技含量高、经营管理好,同时能吸引带动周边农户的企业,结合国家的有关优惠政策,直接收购或兼并有一定生产基础及市场份额的畜牧企业,按集团的生产计划进行资金和技术的整合,联合周边素质高、接受能力强的农户和其他中、小企业,走“总公司+基地+子公司+农户”的模式,建立标准高、示范性强的草地畜牧业企业。
    总之,宣威市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广辟饲草饲料资源,开发利用荒山、荒坡、荒滩种植优质人工牧草,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加工、转化增值,拓展农村生产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宣威市委、市人民政府. 2007年年鉴。
[2]周强.退耕还草是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C].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3]韩建国,孙启忠,等. 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曲靖地区畜牧站宣威县畜牧站草场资源联合调查组.云南省曲靖地区宣威县草场自然资源调查报告.1984.
[5]廖国藩,贾幼陵主编.中国草地资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作者简介:沈惠芬(1971- ),女,汉族,云南宣威人,大学学历,畜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