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8)第一期

建立科技示范村带动盈江仔猪繁育快速发展

[ 发布时间:2008-04-15 来源: ]
建立科技示范村带动盈江仔猪繁育快速发展
 
黄永新1[1]   许艳芬2   田茂渐2 丁加大张瑞海1
(1.盈江县旧城畜牧兽医站,旧城镇 679301;2.盈江县畜牧站,盈江 679300;
3.盈江县油松岭畜牧兽医站,盈江油松岭679302)
 
    摘要:通过盈江县油松岭科技养猪示范村户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实现了年头均能繁母猪提供60日龄断奶成活仔猪14.53头的好成绩,新增经济效益250.48万元,为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开辟了道路。
关键词:仔猪繁殖;科技示范村;新农村建设;效果
 
概述
    盈江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接壤,是边疆少数民族农业县,也是仔猪缺口大县,2006年未全县生猪存栏169280头,出栏肉猪133467头。盈江县素有食用3~5月龄仔猪(火烧猪肉和笋子猪肉)的生活习惯,年均仔猪食用量约4万头左右,长期以来盈江县仔猪不能自给,仔猪需要量多、缺口大,每年都要由县外调入仔猪约13万余头,给农民养猪带来了诸多不利,严重制约着盈江县养猪业的发展。
    盈江县油松岭畜牧兽医站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充分发挥自然和区位优势,稳步发展仔猪养殖规模生产,于2005年建立了《白石头仔猪繁育示范村》项目。2005年~2007年7月共繁育推广良种仔猪5516头,每头能繁母猪实现年均提供双月龄断奶成活仔猪14.53头,产生经济效益为250.48万元;在示范村的带动下,2006年全县每头能繁母猪年均提供双月龄断奶仔猪成活数5头(32518头/6525头),比2004年的3.64头增加了1.36头。通过养猪示范村的建设,促使示范户成为农村养殖技术推广的窗口和养殖促增收的典范,让广大养殖户“看有现场、学有榜样、干有照样”,从而增强了依靠科技发展养猪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达到“以户带村、以村带乡、以乡带动全县”仔猪业的发展目的。有效地推动盈江养猪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县域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示范村基本情况
    白石头仔猪繁育示范村隶属于油松岭乡春头塘村委会,现有住户107户,人口495人,劳动力268人,水田面积16.73hm2,旱地6.6hm2,茶叶地26.13hm2,2006年大牲畜存栏259头,生猪存栏2370头,其中能繁母猪253头,鸡存栏1507只,羊存栏279只;畜牧业收入35万元,人均收入为707.1元,畜牧业占农业收入85.72万元的40.83%。培育示范户71户,占全村农户数的66.36%;生猪存栏量达2198头,占全村生猪存栏数的92.74%,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共产748窝,5698头,窝均产仔7.62头,双月断奶仔猪成活5516头,成活率达96.81%,每头能繁母猪年均提供仔猪14.53头。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加强对畜牧工作的领导,提高对畜牧产业的认识
    盈江县油松岭乡党委、政府都把畜牧工作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并列入长期工作议事日程。先后成立了畜牧开发与疫病防治领导小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畜牧工作人员天天抓,及时解决并排除工作中各种困难和阻力,使村社干部及广大群众统一了认识,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扎实工作的氛围;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民参与的工作局面。
3.2 采取有效措施培育规模仔猪繁育示范户
    养猪为过年的传统观念仍在制约着盈江县的养猪业,家家户户几头到几十头没有形成规模的零星散养,导致饲养管理水平低,商品率低;造成防疫困难,死亡率高,效益低。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力求培植一户,成功一户,推广一村,受益一方,使示范区内广大农户从中得到实惠,收入增加,使人们看得见、学得到。2006年以来,饲养能繁母猪5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政府给予年利率6%的信贷贴息,累计发放贷款35.8万元,培育了示范户71户,年饲养量达2198头,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
3.3 本着科技创新,科学养殖,科技致富的宗旨
3.3.1 以科学为依据,结合本地区自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进行猪厩改造5000m2,把传统的积肥厩改为干净卫生、冬暧夏凉的卫生厩,使猪有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有利于猪的生长和繁殖。
3.3.2 强化技术创新,示范户因受地理限制,增建仔猪补料间比较困难,加之猪禽混养,仔猪补料时,鸡来挣食,达不到给仔猪补料的目的。在解决此问题的同时,创造性地发明了取材方便的竹筒补料器。竹筒补料器:选择两端有竹节,一端竹节掏一个洞,以便放入仔猪料,然后用木塞堵上;再用电钻根据仔猪料直径的大小来选择钻头的大小,在竹筒两节间打出若干个小孔,当仔猪拱动竹筒时仔猪料就自然掉出筒外供仔猪食用。
3.3.3帮助示范村争取政府无偿资金4万元,解决了人畜饮水、乡村道路、沼气等农户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了畜牧技术人员在农户心中的地位,增强了畜牧技术人员在农户间的向心力、凝集力和执行力。
3.4 抓好种猪的饲养管理,确保仔猪繁育的顺利进行
    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对于提高受配母猪受胎率、产仔数和仔猪断奶成活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4.1多种饲料合理地搭配,平衡供给,保持种猪的正常繁殖
    种猪繁殖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因营养不良而受影响,所以提供均衡的营养是提高母猪产仔数和受胎率的前提和基础。如维生素A或钙磷的缺乏,往往会导致母猪产仔数下降、产死胎或畸形胎;导致种公猪精液品质下降,如射精量少、死精或畸形精子;受精率低等。因此,保持种猪的正常繁殖,其体况不能过肥或过瘦,要适中。
3.4.2 加强仔猪护理,把好初生关和断奶关,及时防治仔猪黄、白痢
3.4.2.1 把好初生关。仔猪出生时,迅速除去粘膜和口腔粘液,使其能自由呼吸;擦干身上洋水,接产时可把小猪倒提,使之发出鸣叫声;吸吮初乳,初乳是“健康保护神”,应让小猪尽早吃上初乳。
3.4.2.2 提早诱食,增强胃肠机能。提早训练仔猪吃料是增强体质,抵抗疾病,提高断奶体重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仔猪在5~7日龄,利用仔猪开始长牙的生长机理,此时牙床发痒,喜啃硬物的特性开始补饲,15日龄左右的仔猪补饲坚持定时定量,少量多次(每天4~5次)的原则,一般都是购买乳猪全价颗粒料饲喂;特别是30日龄后的旺食阶段,要做好补饲工作,为断奶打好基础;一般35~40日龄给仔猪断奶,这样一头母猪年可产2.5胎仔猪,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提高繁殖母猪的利用率。
3.4.2.3及时防治仔猪黄、白痢。母猪产前10~20d,注射K88生物工程苗;同时对母猪产房和仔猪活动的区域进行经常性地消毒,并在高燥的一角堆放少量的干净深层红土,使仔猪自由舔食,增加铁的食用量,防止仔猪因缺铁性拉痢,能有效地控制了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3.4.3  认真做好种猪的防疫
    常年按照猪免疫程序对后备母猪、公猪,空怀母猪和断奶仔猪注射猪瘟、猪肺疫、W病等疫苗和定期驱虫,确保猪群健康。
3.5 建立激励机制
3.5.1 对新建猪厩和旧厩改造户按照每20元/m2给予补助,共建5000m2,补助10万元。
3.5.2新增购良种猪给予补助  每增购一头优良后备母猪的农户只需交付300元,后备公猪500元,其余部份由县畜牧局承担,鼓励饲养良种猪。先后购进良种母猪277头,公猪6头,共补助10万元。
3.6 强化管理,狠抓落实,搞好技术入户服务保证科技示范的先进性
    在仔猪繁育发展进程中,畜牧兽医站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对畜牧科技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保证人员在职在岗、全民参与的工作局面,为仔猪繁育示范村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求畜牧科技人员强化服务意识,全站技术人员在做好宣传培训的同时,经常到示范村社对养殖户传授仔猪繁育技术,并针对各户不同的技术需求采取个别指导。无论节假日或是星期天随叫随到,和养猪户结亲戚、交朋友,想方设法地把科学养殖技术手把手地传授给他们,指导合理用料、科学用药、防病治病,从而提高了母猪的产仔率、仔猪的成活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3.7 狠抓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项目建设初期,由于广大群众受传统养猪观念的影响,农民饲养母猪的积极性不高,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够。对此,我们充分利用会议、录相、专题讲座、展板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大张旗鼓地宣传饲养母猪的好处,树立养母猪的典范,并采取以会代训、现场培训、个别指导的方式,先后举办各种培训班26期1716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份,把母猪和仔猪的生理特性和科学养猪技术传授给群众,让群众会管、会养。同时要求畜牧科技人员采取函授、自学等形式来提高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通过长期抓畜牧科技培训推广工作,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效果十分明显。
3.8  建立仔猪协会
    为切实解决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加快全县仔猪业开发进程,由乡畜牧兽医站牵头、示范户组成的油松岭仔猪协会,加强协会内部管理,使协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柱,组织会员研究探讨养殖技术,致力于强化科技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提高母猪饲养水平,实施仔猪优质、名牌战略,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将仔猪业逐步推向产业化发展。
仔猪繁育示范村效果
4.1 实现油松岭乡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2006年,油松岭乡畜牧业总产值达823.3万元,比项目实施前2004年的379.4万元增加443.9万元,增加了117%;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达到33.84%(823.3万元/2433万元);比项目实施前的20.95%(379.4万元/1810.9万元),提高12.8个百分点;实现畜牧业年人均收入616.05元(823.3万元/13364人),比项目实施前的283.90元(379.4万元/13364人),增加236.65元,增幅达到83.36%;畜牧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例达到33.83%(616.05元/1821元),比项目实施前的20.59%(283.9元/1379元)提高了12.51个百分点。
4.2 仔猪繁育示范村具有较强的示范、扩散和带动作用
    仔猪繁育科技示范村且有较强的示范、推广和带动作用,项目实施后卡场、勐弄、盏西等乡镇母猪养殖户纷纷前来参观、考察学习,累计接待各类参观学习人员38批次,1558人次。使人们看得见,学得到,促进了全县年繁殖母猪头均提供仔猪数量的增加,由2004年的3.64头提高到2006年的4.98头(32518头/6525头),增加了1.34头。
4.3 示范村生猪实现自繁自养,有效地防止一些流行病的发生
    示范村采取生猪繁殖、饲料生产和市场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确保健康、安全贯穿于生猪养殖的全过程;示范村坚持实行生猪自繁自养,不仅减少90%的疫病传染,而且仔猪的育成率高达96.81%。


[1]作者简介:黄永新(1964- ),男,大专,助理畜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