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8)第二期

巧家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 发布时间:2008-04-19 来源: ]
巧家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唐玉书[1]
(昭通市巧家县兽医卫生监督所,巧家 65460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白鹤滩巨型电站的即将动工,作为重要后勤物资保障基地的巧家而言,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这一矛盾的突破口,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基地建设;对策;巧家县
 
    巧家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右岸,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711元。境内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区位独特,具有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资源和条件。发展优势产业是促进全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推进农业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巧家县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现状
    巧家县将农业优势产业作为全县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主要支撑点之一进行培植,按照“稳定粮食,巩固蔗糖,做精烤烟,做大桑畜,培育果蔬”的思路,下大力气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群体支柱产业体系的格局,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1  优势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在农业产业布局中,突出主体气候特点,按最适宜地区来规划各优势产业布局,逐渐形成了蚕桑、蔗糖、反季蔬菜产业以江边河谷地区为主;烤烟、经济林果产业以二半山区为主;畜牧业以高寒山区为主的优势产业布局。
    烤烟产业:2007年烤烟种植面积1933.3hm2,收购烤烟 7.5万担,实现收购总值4368.25万元、税收961.02万元。收入2万元以上的大户84户,大户烤烟收入占家庭经济收入的80%以上。通过走科技兴烟、质量强烟的发展路子,产业发展尚有较大空间。
    蚕桑产业:2007年蚕桑种植乡镇11个,占全县乡镇的68.75%,全县有桑园5666.7 hm2,其中投产桑园3333.3hm2,养蚕5.86万张,收购鲜茧1980.7t,农民售茧收入达3340.3万元;29个蚕桑基地村的蚕农收入占全县蚕农总收入的80%。通过提高科技含量,增加桑园面积,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养蚕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发展潜力巨大,蚕桑产业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主导产业。
    甘蔗(Saccharum sinensis)产业:种植乡镇3个,2006/2007榨季,全县入榨甘蔗5.02万t,蔗农收入1040万元。
    经济林果业:花椒、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核桃(Jugians regia)、油桐(Vernicia fordii)、木漆等种植总面积2.88万hm2,产值6000万元,其中,尤以花椒、核桃较成规模,花椒5333.3万hm2,核桃6746.7万hm2,同时建立果园250 hm2,产量3738.5t。以反季蔬菜为主的冬季农业:在蒙姑、金塘、白鹤滩核心基地,建立群众性蔬菜产业发展协会3个,初步形成了“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2007年发展反季蔬菜3753.3 hm2,收入8565万元;晚秋作物1.97万hm2,小春作物8673.3万hm2;冬早作物种植6946.7万hm2,迅速发展成为巧家县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巧家县2006年获得无公害马铃薯基地产地认证和无公害蔬菜基地产地认证,给巧家县优势农产品进入外地大市场奠定了基础。全县沿金沙江、牛栏江流域低海拔河谷区域均适宜种植反季蔬菜,冬季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畜牧产业:畜牧业是巧家县传统优势产业。2007年实现大牲畜存栏7.84万头(匹),出栏1.45万头;生猪存栏29.35万头,出栏35.17万头;山绵羊存栏12.6万只,出栏5.77万只;家禽存栏39.72万羽,出栏39.64万羽;肉蛋奶总产35439t、牧业产值6.5亿元。
1.2  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业发展的格局
    巧家县强化“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的思想,强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着力培植优势产业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业发展的格局。长江丝绸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2003年由巧家县桑蚕丝总公司整体出让,改制为昭通市长江丝绸有限公司。改制后的长江丝绸公司生丝生产能力和技术装备跃上一个新台阶,车间全部为自动缫生产设备,拥有国内先进的自动缫生产线19组7600绪,年加红生丝能力从改制前的120t,提高到570t,生丝品质从改制前的2A、3A级提高到4A级为主,部分5A、6A级产品,达到出口标准,并实现出口创汇,年可生产生丝330t,实现工业产值8000万元,实现税收250万元。有日处理甘蔗1000t的白鹤滩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66年,2002年12月通过整体收购原国有Ⅱ型企业巧家糖厂改制组建而成,是昭通市唯一的机制白砂糖企业, 05/06榨季入榨量5万t,产糖5344t,酒精438t,实现了销售收入2532万元,实现税利634万元;有经营反季蔬菜、热区水果等优势产业的营销大户及协会。巧家县的龙头企业在优势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1.3  龙头企业扶持及优势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
    为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步伐,推进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大提高、大跨越、大发展,巧家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从事农业产业开发的意见》、《关于搞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实施意见》和《关于鼓励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营造环境、税收优惠、土地优惠、优质服务、市场准入、资金扶持、金融支持、挂牌保护、招商引资等方面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加大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力度,为优势产业的培育、加工创造了良好条件。
 
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产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巧家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条件,从纵向看,有了较大改变,但从横向比,尚有较大差距。如蚕桑产业桑园面积5666.7hm2,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桑水配套工程差,导致成活率低,每年补植补造数量大,嫁接成活率低;蚕房建设滞后,人蚕共居现象突出,导致发病率高,降低了效益。蔗糖产业由于蔗区公路投入不足,等级差,晴通雨阻,运输困难,新区道路建设无力投入,扩展新区运输难。反季蔬菜产业因受水利设施建设的限制,仅发展到3733.3hm2,实际可达6666.7hm2以上。畜牧业产业由于厩舍建设差,很多农户仍然存在放野猪、野牛的现象,养殖效益差。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到目前为止,全县畜牧、反季蔬菜、经济林果等产业上还没有形成一家集生产基地、加工、包装、冷藏、运输、销售于一体的企业。糖、桑产业的龙头企业效益不佳,存在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拉动力弱,缺乏全方位开拓市场的能力,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生产销售等不能满足优势产业发展需要,严重制约各农业优势产业上规模、上档次。
 
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对策
    加快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必须按照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找准优势、打造精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龙头带动、建立基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县区经济发展。
3.1  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3.1.1  成立优势产业建设领导组
    由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产业的宏观决策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资金筹措、人员调度等具体问题。每一个产业设立一个办公室,组织一套工作班子具体抓落实,继续实行“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班子,一套实施办法”的五位一体的生产、加工及经营模式,克服条块分割,部门制约的体制障碍。下设技术实施小组由县、乡技术干部及村、组干部组成,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制定操作规程、技术指导与把关、督查质量,保证项目实施按质按量完成。
3.1.2  建立县级领导挂钩联系发展产业的责任制
    在已实施的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完善,建立县级领导挂钩联系发展产业的责任制,使每一个优势产业都有县级领导负责主抓,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及时处理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2  突出基地建设,加快产业发展
    坚持突出基地,以基地带动大面的原则。每个产业规划建立40个左右基地村,基地村的建设要明确标准,指标要细化、具体,要明确种植的规模大小,连片种植的规格高低,规范化种植的要求以及达到的目标、产量、产值、效益等。然后选择一些群众积极性高、气候最适宜、基础条件好、辐射影响大的村作为重点建设对象,从技术、资金、物资给予重点扶持,培育示范样板,以此影响、说服教育群众,带动发展。
3.3  健全运作机制,推进产业发展
    配套建立并不断完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个人等积极参与发展产业,对项目实行承包责任制,包奖金、包技术、包工作,分项承包到人。同时采取灵活的运行机制,鼓励科技行政人员带薪、脱产到农村与农户联办创办,承包技术指导。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栽培成功和完成承包任务的给予奖励。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党员干部创办各类产业示范基地,采取技术入股、资金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带领农民发展产业。
3.4  建立奖惩制度,保证产业发展
3.4.1  建立和完善乡镇生产目标责任制
    制定生产目标、任务、责任和要求,实行责任金制度,年终按完成情况严格兑现奖惩。
3.4.2  建立和完善县直部门挂钩乡镇生产目标责任制
    明确生产目标和任务。分年度每月从部门全部工资总额中扣取一定比例的生产责任金,年终考核兑现奖惩。
3.5  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
    对白鹤滩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昭通市长江丝绸有限公司、烟草公司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引导和扶持实施技术改造,促进改造升级,有计划地扩大加工规模,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坚持开放强县,引导合理布局,大力扶持建立畜牧、林果、蔬菜等产品的非公有制加工、贮藏、保鲜、营销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贷款、扩大融资渠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规范产品征购经营管理、理顺企业与农民利益分配关系,力争实现每个优势产业都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格局。
3.6  强化科技推广,增强产业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益,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强化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试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产品上档次、出品牌、出效益,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对科技知识、科学技术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多渠道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科学技术的普及运用,增强优势产业效益。
3.7  突出特色,促进产业发展
    农业的产业品牌培育开发单靠质量还难以形成市场优势,还需要在特色上下功夫、找路子,对“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发展思路,重点在“人无我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依托自然条件及气候特点,走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如畜牧业重点发展牛、羊养殖,目前云南半细毛羊在省内除永善县的马楠外,只有巧家有比较好的大规模生产条件,具有特色开发的潜力;林果产业以发展核桃、花椒为重点;甘蔗、蚕桑依托充足的光热资源,提高产糖量和产桑量;充分利用“天然温室”的气候特色发展反季蔬菜。
3.8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要做大做强农业优势产业,投入是关键。多方宣传,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确保产业发展的必要投入。在资金的投入方向上,以基地建设为重点,按照“集中投入,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记其功”的原则,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强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各种资金只要与发展农业优势产业有关的,都尽量集中使用,投入农业优势产业发展中,以充分发挥其效益,把“蛋糕”做圆、做大、做好,真正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作者简介:唐玉书(1958- ),女,汉族,云南巧家人,中专,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