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9)第一期

特高多花黑麦草在弥勒县的引种研究及推广应用

[ 发布时间:2009-03-19 来源: ]
特高多花黑麦草在弥勒县的引种研究及推广应用
 
李炳林[1]
(红河州弥勒县巡检司镇畜牧兽医站,弥勒 652309)
 
    摘要:特高多花黑麦草是美国百绿集团培育的中早熟型四倍体品种。从2000年开始,弥勒县畜牧局在全省率先引入该优良牧草进行试验研究和推广利用,并总结出了一套规范化种植技术。在引种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对特高多花黑麦草的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观测与分析,并就大田栽培与利用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特高多花黑麦草;引种观察;生产性能;推广应用
 
引言
    引草入田、粮草轮作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推广农田种草养畜,符合云南省大力发展“常绿型”草地畜牧业的方向,农田种草有利于促进种植业传统的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有利于发展草食畜禽,增加“节粮型”畜牧业比重,缓解草畜矛盾。其配套推广的科学养殖技术,可大大缩短养殖周期,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牧业增效,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为此,弥勒县率先在全省引入特高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cv.Tetragold)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利用,并总结出多花黑麦草规范化种植技术。
 
2 材料和方法
2.1试验地概况
    弥勒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7.6℃,年日照2200h,年均降雨990mm,无霜期300d以上,四季无明显差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充足的光、热、水资源条件较适宜特高多花黑麦草生长。全县国土面积4004km2,总人口4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6万人,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近20%。全县辖10镇2乡,有134个村委会1102个村民小组。多年来,群众习惯在耕地上种植烤烟(Nicotiana tabacum)、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等传统作物,秋收结束后许多农田被闲置,冬闲时间长达5~6个月。为充分利用冬闲农田,推进全县种草养畜步伐,2000年,弥勒县畜牧局在巡检司、竹园、朋普、弥阳、西三五个点进行了特高多花黑麦草种植试验,每个点播种面积0.27hm2,试验田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土壤类型有红壤、黑壤和棕壤。
2.2材料来源
    特高多花黑麦草是美国百绿集团培育的中早熟型四倍体多花黑麦草品种,由云南省草山饲料工作站引入,种子纯净度98%,发芽率95%。
2.3 播种和田间管理
    巡检司、竹园、朋普、弥阳、西三五个试验点的播种时间在2000年8月~9月,其中播种较早的是竹园,播种时间为8月21日,播种较晚的是西三,播种时间为9月20日。播种均采用条播,播种量15kg/hm2,播后7d,特高多花黑麦草开始出苗,植株生长期适时灌水、施肥、除杂,确保特高多花黑麦草正常生长。刈割测产均在孕穗期进行,刈割后及时施肥、灌水。
2.4 试验观测内容
    主要观测特高多花黑麦草的出苗率、株高、叶长、叶宽、分蘖数、产草量及营养价值。试验地刈割测产样地面积为6m2,每生长季刈割5~7次。
 
3 结果与分析
3.1 引种试验
3.1.1植物学特征
    从表1可看出,特高多花黑麦草属上繁草,适宜刈割利用。孕穗期株高31.7~63.1cm,叶长28.5~60.1cm、宽0.65~1.32cm。分蘖能力强,分蘖数多达55个。
 
表1  特高多花黑麦草的植物学特征
指标
巡检司
竹园
朋普
弥阳
西三
出苗率(%)
96
95
96
95
95
株高(㎝)
34.2~59.0
40.2~63.1
31.7~52.0
35.6~54.0
37.0~48.0
叶长(㎝)
40.0~59.0
38.1~60.4
32.5~57.4
33.6~51.9
28.5~47.3
叶宽(㎝)
0.70~1.25
0.80~1.32
0.90~1.30
0.83~1.31
0.65~1.17
分蘖数(个/株丛)
8~48
9~50
8~53
13~55
5~42
 
3.1.2生物学特性
    特高多花黑麦草属冬性牧草,冬春生长,夏季休眠或死亡,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昼夜温度27/12℃时生长最快,超过30℃生长不良,不耐严寒,抗旱性差,宜在年降雨量1000~1500mm地区生长,不耐长期积水;在稻田、低洼土地种植,应注意排水;要求肥沃、湿润的壤土、砂壤土,适宜PH 6~7。多花黑麦草叶多茎少,质地柔嫩,再生性强,耐刈割,多分蘖,单株分蘖达40个,根系密布表土,草丛致密,杂草难侵入。寿命通常为1年,在良好栽培条件下可生长更长。
3.1.3 产量
    在2001年夏季草地翻耕之前,特高多花黑麦草刈割5~7次,牧草合计产量773~1200t/hm2。从表2可以看出,刈割次数越多,牧草产量越高。西三试验点刈割次数最少,产量也最低,朋普点的牧草产量最高,年产鲜草达到1200t/hm2。从每茬的产量来看,第五茬再生草鲜草产量最高,达29.415t/hm2,其它各茬收获的鲜草产量都略低。这是因为对头四茬草进行刈割利用,促使了牧草的分蘖和再生,加之此时气候温和,所以,第五茬再生草生长旺盛,产量较高;在第六茬草和第七茬再生草生长期间,气温愈来愈高,特高多花黑麦草的生长逐渐减弱,因此,产量不及第五茬再生草。
 
表2   特高多花黑麦草各茬的鲜草产量
产量
巡检司
竹园
朋普
弥阳
西三
测产次数
6
7
7
6
5
第1茬(kg/m2
13.5
14.0
14.3
14.0
12.4
第2茬(kg/m2
15.7
16.5
15.8
15.9
14.8
第3茬(kg/m2
16.4
16.8
16.9
16.3
16 .0
第4茬(kg/m2
16.9
17.5
17.7
17.0
16.9
第5茬(kg/m2
17.1
18.1
18.0
17.9
17.2
第6茬(kg/m2
17.0
17.4
18.5
17.5
-
第7茬(kg/m2
-
17.8
19.0
-
-
平 均(kg/m2
16.1
19.7
20.0
16.4
12.9
年合计(t/hm2
966
1181
1200
986
773
 
3.1.4 营养分析
    特高多花黑麦草鲜草风干后,用植物样品粉碎机粉碎制样后,分析其常规营养成分(见表3)。根据表3资料,特高多花黑麦草鲜草粗蛋白含量为2.5%,从表3数据可看出,特高多花黑麦草属高产优质牧草,无论是牧草产量,还是粗蛋白含量,在禾本科牧草中均不多见,具有较大的推广利用价值。
表3   特高多花黑麦草鲜草常规营养成分
粗蛋白质(%)
粗脂肪
(%)
粗纤维
(%)
无氮浸出物(%)
粗灰分
(%)
(%)
(%)
2.5
0.7
3.9
8.5
2.7
0.09
0.06
 
3.2 推广应用
    2001~2007年推广应用情况详见表4。
          
    表4  特高多花黑麦草在弥勒县的推广种植情况
推广时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推广面积(hm2
105
335
348
1044
1103
1337
1684
 
3.3  多花黑麦草规范化种植技术
3.3.1土地选择与整地施肥
    选择能排能灌、肥力充足的田块作为引种试验地。试验地海拔不超过2000m。整地应精细,深耕细耙,施用有机肥15t/hm2,钙镁磷或普钙600~750Kg/hm2作为基肥。
3.3.2播种
    特高多花黑麦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种子最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3~20℃,低于5℃或高于35℃时发芽困难。海拔超过1800m的地区适宜夏播,播种时间安排在5~6月雨水落地一周为宜;低海拔地区播种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下旬水稻收获后播种,适当早播可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特高多花黑麦草一般采用翻耕播种,播种方式采用条播、塘播、撒播均可,但条播最为理想。其方法是:2m开墒,行距20~30cm,用细沙或钙镁磷肥拌匀进行播种,播幅15cm,播深1.5~2cm,播后浇透水。零星田地可采取塘播方式,塘距15×15cm。撒播的播种质量难于控制,一般不宜提倡。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播种,为不影响后作水稻生产,应在插秧前15d进行最后一次收割,并翻犁放水沤田,每公倾撒施石灰225~300kg,以加速黑麦草的分解腐烂,同时也能起到田间消毒的作用。
3.3.3田间管理
    特高多花黑麦草苗期多杂草,特别是夏播,应中耕除杂,采用“除早、除小、除了”的除杂原则,适时除杂。另外,多花黑麦草喜湿,但又怕水涝,因此,田间管理应紧紧围绕浇水、排水、施肥等环节。该草对氮肥反应敏感,施氮肥结合灌水,可大大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要求每次割草后都要追肥,以尿素最好。追肥在割草两天后进行,以免灼伤草根,引起腐烂。尿素用量为75~225㎏/hm2。但只施氮肥容易导致牧草缺钾,因此,在刈割2~3d后,应适量施用钾肥。
3.3.4 收割利用
3.3.4.1 收割技术
    播种45~50d后,草层高40cm左右时进行第一次刈割,冬闲田种草可延长至60~70d割第一刀草。割草时,无论长势好坏,所有的牧草都必须刈割。第一次刈割留茬不能低于3cm,以利于分蘖。头茬草刈割后,视牧草的长势情况,每20~30d收割一次。特高多花黑麦草再生性强,大田示范年刈割5~7次, 2003~2006年8个乡镇916 hm2的平均鲜草产量为180t/hm2
3.3.4.2 利用技术
    弥勒县种植特高多花黑麦草主要用于养牛和喂猪。喂猪时,在拔节期前收割,此时牧草营养价值最高,喂量不超过猪体重的3%;喂牛时,在草层高50cm以上刈割,因鲜草水分含量高,在喂牛时心须加20%左右的干草,成年牛总用量20~30Kg/d,每天饲喂3次,最好用铡草机铡成5~10cm饲喂。
    另外,在牧草高产时节,牧草收割后可晾晒1d,让其水分降至65%左右,制成青贮饲料,用于草料不足的季节。
 
4 讨论
4.1效益分析
4.1.2经济效益
    特高多花黑麦草营养丰富,用来饲喂畜禽增重明显,据国家农业部试验表明,种植特高多花黑麦草,平均24㎏鲜草可增重1㎏活兔,平均20㎏鲜草可增重1㎏活鹅;平均18㎏鲜草可增重1㎏活鱼,平均28㎏鲜草可增重1㎏活羊。每公倾特高多花黑麦草一个冬季可养鹅1500只以上,按每只获利15元计,每公倾获纯收入22500元以上。云南实践证明,36.7㎏特高多花黑麦草加上1.7㎏饲料可增重1㎏活牛,8㎏鲜草可增加1㎏鲜牛奶。弥勒县部分养牛户用特高多花黑麦草养肉牛,日增重达1㎏左右,日平均比饲喂普通草料多增重500g,按每㎏活牛13元的价格计算,饲喂特高多花黑麦草一头肉牛每天多增加经济效益达6.5元。实践证明,通过饲喂特高多花黑麦草,动物疾病减少,产品品质提高,特高多花黑麦草既是动物的绿色食品,也是动物的保健食品。弥勒县种植多花黑麦草以来,一是出现了牲畜存栏、出栏、畜产品和经济收入同步增长的好势头;二是提高了牲畜个体的产量和质量;三是节约了精饲料,降低了饲养成本。
4.1.2 社会效益
    弥勒县种植多花黑麦草以来,一是草料急剧增加,极大地缓解了受益区多年来存在的草畜矛盾,草食畜存栏数增加,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二是种草兴牧,治穷治富。由于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群众收入增加,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三是促进了山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放养牛羊改成舍饲喂养,学龄儿童从放牧牲畜中解脱出来;四是培养了人才,改善了干群关系;五是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1.3 生态效益
    据中国农科院土肥所测定,特高多花黑麦草含氮素0.248%,含磷(P205)0.076%,含钾0.524%,产鲜根10~25.5t/hm2,连续种植特高多花黑麦草三年后,与不种草相比,土壤容重减少0.099/m3,土壤空隙度增加>0.25mm,团聚体增加了7.44%,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提高了地表覆盖率,改良了土壤。中山大学教授杨忠艺调查研究,在冬闲田种植特高多花黑麦草,一年后可使土壤有机质增加27.1%,速效N、P、K的含量分别增加11%、25.5%和57.2%,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38%,对后作早稻的分蘖、株高、穗长、颗粒重和产量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
4.2 存在问题
4.2.1山区乡镇缺水,推广面积少,与坝区乡镇差距大
    特高多花黑麦草喜高水肥条件,在坝区生长较好,坝区乡镇推广面积较大,长势、产量、效益都非常明显,仅弥阳、新哨、竹园、朋普、虹溪5个坝区乡镇推广的面积就占了全县推广总面积的70%。弥勒县山地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85%,山区乡镇相对缺水,山区乡镇与坝区乡镇相比,推广面积少,差距大,影响了种草养畜的推广步伐。
4.2.2 部分群众种草意识薄弱
种    草养畜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仍有部分群众对种草养畜的认识不足,认为祖祖辈辈锄草,现在却要种草不可思议,只知道种植传统的牛皮菜等青绿饲草,影响了特高多花黑麦草的推广种植。
4.2.3 田间管理力度不够
    有部分农户只知道把草籽撒下去后就行了,他们不知道除杂、施肥、排灌等田间管理事项,认为山上的草都是自己生长,不需要管理,种植黑麦草也一样,结果特高多花黑麦草产量低,阻碍了推广步伐。
4.2.4 技术力量薄弱,宣传、示范力度不够
    近几年来,弥勒县一直把特高多花黑麦草的推广种植作为畜牧工作的重点来抓,推广面积逐年增大,也建立了一些示范村,培植了一批示范户,但科技人员种草知识存在不足,加之宣传、示范力度不够,种植面积少、规模小,没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
4.2.5 加工方式方法落后,牧草利用率低
   部分农户种植利用方式单一,牧草生长季饲草过剩,造成浪费现象严重,枯草季又存在饲草不足,造成牧草利用率低,产出效益不高的问题。
 
小结
5.1五个试验点的试验结果表明,特高多花黑麦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弥勒的气候及土壤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每生长季可刈割5~7次。
5.2特高多花黑麦草叶多茎少,质地柔嫩,消化率高,是猪、牛、羊、兔、鱼、鸡、鸭、鹅等畜禽的好饲料。
5.3 种植特高多花黑麦草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种植多花黑麦草是实现草多、畜多、肥多、粮多、收入多的良性农业生产模式,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径。
 
参考文献
[1]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编. 中国牧草登记品种集[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
[2]陈默君,贾慎修. 中国饲用植物[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奎嘉祥,钟声,匡崇义. 云南牧草品种与资源[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4]云南草地学会. 南方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5]卢敏,左相兵. 一年生黑麦草在贵州独山的引种品比试验[J]. 草业与畜牧,2007(3)
[6]王玉林,李德林,杨洪贵,等. 十六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的引种研究[J]. 云南草业,2007(3)
[7]黄必志,金卫华,王跃东. 农田种草与草产品开发[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8]陈家振. 牧草的六种高产栽培模式[J]. 中国牧业通讯,2001(5):34~35
[9]舒巧云,陈婷婷,江静夫. 不同播种量对多花黑牧草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07(2)
[10]刘名镇. 黑麦草的高产栽培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2007(19)
[11]苏加楷. 优良牧草栽培技术[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12]杨进成,李志敏,陈文洋. 南涧县9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的比较试验[J]. 云南草业,2008(1):1~3


*作者简介:李炳林(1979- ),男,傣族,本科,助理兽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