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9)第一期

实施草山恢复建设项目促进昭通牧业持续发展

[ 发布时间:2009-03-19 来源: ]
实施草山恢复建设项目促进昭通牧业持续发展
范 红[1]
(昭通市畜牧兽医站,昭通 657000 )
 
    摘要:昭通具有典型的立体农业气候,草山草坡资源丰富。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昭通市畜牧业发展规划纲要,全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山资源,通过改良、封育、轮牧、人工种草等措施,利用五年时间,对昭通市草山草坡进行较大规模的恢复建设,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促进农业的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昭通市;草山恢复;草地牧业;持续发展
 
基本情况
1.1自然概况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北纬26°55′~28°36′,东经102°52′~109°19′之间,总土地面积22423km2,海拔267~4040m,相对高差3773m,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年均温11.4~20.9℃,日照时数965.7~2324h之间,年降水663~1226mm,无霜期150~210d。江边河谷区、坝区和二半山区的粮食作物以玉米(Zea mays)、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水稻(Oryza sativa)为主,高寒山区以马铃薯、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燕麦(Avena sativa)为主。全市光、热、水资源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较适宜牧草及饲料作物生长。
1.2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昭通市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地区,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据2007年统计,全市辖11个县(区)、143个乡镇,1274个村社,总人口545.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0.85万人,有23个民族,属多民族杂散居地。总土地面积22423km2,有耕地37.68万hm2,年粮食总产达140.6万t,粮食单产283.4kg,农业人口人均有粮340kg,人均纯收入1704元;全市工农业总产值225.34亿元,其中农、林、牧、渔总产值80.9亿元,农业产值38.3亿元,畜牧业产值36.4亿元。按照市委、政府提出的“稳粮、强烟、兴畜、优果、增菜”的农村产业战略调整目标,“十一五”期间,主要针对制约昭通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屏障,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昭通市实际,结合“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在积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力争实现粮食增产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10%,国民生产总值增10%。
    昭通市人口众多、贫困面大,高产稳产农田面积有限,土地生产力低,生态环境恶化。多年来,通过各级的大力支持帮助和各部门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全市的贫困面不断缩小、贫困程度减轻。但是,由于昭通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的原因所致,山区、高寒山区面积较大,占全市总面积的90%以上,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1.3草地资源现状
    草地资源在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市共有各类草地124.2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55.38%。除去疏林草地、灌木林草地、林间草丛类草地、农田隙地草地,现有天然草地53.4万hm2,到2007年共累计建人工草地5.86万hm2,现保留面积4.08万hm2,农田种草1.9万hm2,天然草地平均鲜草产量3.2t/hm2,人工草地平均鲜草24.75t/hm2
1.4草地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昭通市草山保护和建设工作走过了25年的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但因受自然灾害影响和在草山保护、开发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草地退化严重,产量和质量较低,急需投资改良。据调查,一是1982年到2005年,草场面积因石漠化从90.87万hm2减少到57.7万hm2,植被覆盖度下降,岩溶面积增加,鲜草产量从6.54t/hm2减少到4.28t/hm2,减少34.56%。目前现有的草山草坡面积除水富、绥江外有45.6%以上的出现退化、石漠化。二是今年1月中旬以来,昭通市发生的低温冰雪灾害,由于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大,致使牧草根颈和生长点严重受损,导致昭通市4万余hm2的人工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败退化。其中,重度退化草地1.4万hm2,主要分布于昭阳区大山包、苏甲、盘河,巧家县赖石山、长海,彝良县雨龙山,永善县马楠、松林、白云等万亩连片草场。中度退化草地1万hm2,轻度退化草地1.6万hm2,给昭通市的草地畜牧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三是人工草场建设属于国家一次性投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草食牲畜的迅速增加,草地受益者经济条件差,无后续投入,导致草场退化。四是人工草场自1992年落实承包责任制以来,有很多项目区经过3~5年时间,便出现草多畜少或草少畜多的状况,同时还由于草地围栏等设施不配套,承包者之间经常会发生因,牲畜侵入他人草地的纠分等原因导致草地退化。
1.5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
    畜牧业是昭通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主要饲养猪、牛、羊、马、驴、骡、家禽等。据2007年末统计,全市存栏大小牲畜(不含禽)3953435头(匹、只),其中牛553215头(黄牛517649头、水牛34505头)、马180552匹、驴6100匹、骡9368匹;羊635984只(山羊438524只、绵羊197460只),猪2568216头,草食牲畜存栏1385219头(匹、只),占存栏的35.04%。全市出栏大小牲畜3140065头(匹、只),其中肉牛144075头,出栏率26.04%,羊320617只,出栏率50.41%;肥猪2473100头,出栏率96.30%。当年肉类总产265600t,禽蛋产量15100t。畜牧业产值达36.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78.6万元的47.4%,畜牧业已成为昭通市农村经济中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主导性产业。
    草食畜是昭通市的一大优势,在畜牧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食物结构的调整,牛羊肉以其低脂肪、高蛋白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更多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价格上升、生产前景看好。因此,实施草山恢复建设项目,保护和建设好现有草山资源,是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挖掘牛羊生产潜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促进和繁荣地方商品经济和民族经济的战略工程之一。
 
实施草山建设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
2.1重要意义
2.1.1是培育昭通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现实需要
    昭通市的农村经济结构,骨干产业主要是粮、畜、烟、果、菜五大产业。粮食生产由于多年来强化科技措施推广,产量已达较高水平,受目前农业科技水平和耕地面积的制约,要想大幅度提高产量已十分困难,农民种粮收入在一定时期内将难有大的提高,发展潜力有限。烤烟“双控”以后,地方财政和农民在烤烟上的收入明显减少,对农民的增收而言,无疑困难重重。蔬菜产业,由于受水、肥、土质、管理水平、市场等条件的制约,相对风险较大。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要确保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就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种草养畜步伐,发展草食畜,从而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由此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较佳的途径之一。
2.1.2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客观需要
    目前昭通市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仍相对较落后,传统生产仍占相当比重,一些群众的养畜观念还停留在“养牛为耕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点零用钱,养畜不过是零钱积趸”,养殖周期长、出栏率和商品率低,适应不了现代商品生产的需要。要实现省政府提出的把畜牧业建成一大产业,以及市委、政府提出的把畜牧业建成支柱产业,并作为贫困地区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首选产业的要求,我们就必须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种草养畜推广力度,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在建设中要以种草养畜大户为龙头,示范带动其他农户发展,提高科学养畜水平,加快畜牧业的产业化、商品化进程。
2.1.3 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昭通市年产肉量达26.56万t,但是,脂肪含量高的猪肉占88.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三高”症的人群越来越多,且呈年轻化趋势,究其原因,乃是摄入过多含胆固醇较高的猪肉所致。牛羊肉以其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高、安全、无污染等特点,正逐步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提高牛羊肉在肉类总量中的比重,是改变人们膳食结构,提高民人生活水平需要的必然选择。而大力发展草食畜,首先要有草业作支撑,开展草地恢复建设是发展昭通市草地畜牧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2.1.4 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昭通市占国土面积94%的地区为山区,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羊肥牛壮的畜牧业重点地区。一定时期以来,由于一系列政策的失误,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全面开荒,加之人口增长的压力,导致放牧草地逐年减少,草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风蚀加剧,地表变得沟壑纵横、沙砾遍地。当地群众为维持生计,不得不毁草种粮解决人的口粮问题和家畜的冬春补饲饲料,结果形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农牧相互制约,两败俱伤。
    据2003~2004年在昭阳区大山包小尖梁子设置的生态监测点监测结果:在25°坡地条件下,人工草地比马铃薯地减少土壤流失量99.58%,比荞麦地减少土壤流失量99.21%。因此,实施种草养畜,加强对草地的保护和建设、退耕还牧坡耕地,建设高产优质人工草地,不仅可以促进草食畜的发展,而且还能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两业的健康发展。
2.2有利条件
2.2.1领导重视,群众积极
    首先,市委、政府主要领导特别重视畜牧业生产,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把畜牧业确定为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培植的第一产业。市委、政府要求各县区,乡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要像抓粮食、计划生育工作那样抓畜牧生产,把畜牧业列到议事日程,长抓不懈。
其次,山区的广大干部群众也从连年的自然灾害中清醒地看到,靠广种薄收,要想彻底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奔小康已不可能,并从近年的以工代赈、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等种草养畜的生产实践中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纷纷要求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生产。
2.2.2草山草坡权属明确,承包责任制落实
    昭通市的草山草坡自1985年以来,就如同耕地一样承包到户管理使用。如昭阳区政府在总结人工草地建设管理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1992年起,就制定了《关于人工草地实行家庭有偿承包管理及使用的规定》,明确人工草地建设管理及使用的责、权、利,采取以专业户、联心户为主的有偿承包使用方式,并制定了一系列草地建、管、用的配套措施和制度,管理秩序井然。
2.2.3自然气候适宜牧草生长,人工草地产量高
    昭通市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非常适宜牧草的生长。建植的人工草地,三月萌发、四月返青,11月下旬枯黄,牧草生长期长达8个月,鲜草均在21t/hm2以上。因此,开展种草养畜,发展畜牧业能够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2.2.4草食畜品质优良,生产性能高
    昭通市的草食畜主要有昭通黄牛、乌蒙马和细毛羊、山羊。昭通黄牛是云南省地方型优良役肉兼用型品种,体型中等,耐粗饲,肌肉丰满、结构匀称,肉质细嫩,抗病力强。1983年澳大利亚专家到昭通考察,赞誉它在较低的饲养管理水平下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的确是个优良品种。近些年,利用国外优良品种安格斯、短角牛、和西门塔尔开展冻精改良,效果好,经济效益更高。乌蒙马耐粗饲,抗病力强,行动敏捷,驮载能力强,引入关中驴杂交,所产骡子适应性好,深受群众喜爱。昭通绵羊属藏系绵羊,肉毛兼用品种。自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引进高加索、罗姆尼、考利代、考新、考细等良种进行改良,具有适应性、抗病力强,个体增大,产肉高、肉质好,产毛量高等特点。昭通山羊是云南省地方型优良肉皮兼用型品种,耐粗饲、结构匀称,肉质细嫩,抗病力强。经近年引入波尔山羊、南江黄羊等品种进行改良,个体增大,产肉量明显提高。这些品质优良、生产性能高的畜种,对于我们实施种草养畜工程项目要达到的预期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的良种保证。
 
草山恢复建设的目标
    初步设想,到2013年实现以下目标。
3.1人工草地建设
    建设集中连片高产优质人工草地5000hm2,鲜草产量达28t/hm2,总量达14万t,主要分布于昭阳区的大山包、苏甲、靖安、青岗岭,鲁甸的铁厂、新街,巧家的崇溪、铅厂、马树、荞麦地,永善的马楠、伍寨、茂林、吗口,彝良的奎香等十五个乡镇。主要针对原有天然草地或退耕地等进行翻耕播种,建立新的草地植被,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的草地畜牧业商品基地。选择适宜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良牧草品种采取豆科与禾本科混播,合理搭配上、下繁牧草,提高产草量,改善饲草品质。根据距离村舍远近分刈割草地和放牧草地。发展适度规模示范户,推广综合配套措施,提高草地生产水平和综合效益。
3.2草地封育
    完成草山草坡封育改良2000hm2,增加鲜草9t/hm2,增产达1.8万t,主要针对人口稀少、草地载畜压力相对较轻的山地草丛草地,根据草地地形、退化程度、牧草生长情况,确定采取封育割草或者轮封轮牧的方式进行利用。
3.3草地改良
    完成天然草地更新改良2000hm2,增加鲜草6t/hm2,增产1.2万t,主要针对牧草严重退化、产草量低、品质差的山地草丛草地实施。目的是改良草地质量,提高覆盖度,增加产草量,提高草地生产力,主要实施培育、管护、除杂、施肥、人工补播及病、虫、鼠害防治等措施进行改良。
3.4农田种草
    项目实施的部分地区,由于海拔较高,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草地资源有限,超载过牧严重。因此,每年推广农田种植特高多花黑麦草3333 hm2,鲜草150t/hm2,年可获鲜草50万t,开辟草料来源,是缓解草地压力、解决冬春饲草短缺的重要措施。
 
主要措施
4.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在市政府成立“昭通市草山恢复建设项目领导组”,负责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由市农业局、市县(区)畜牧兽医站(局)成立项目执行组,负责项目的具体规划和实施。层层签定目标责任制,实行分片包建管理,将目标任务落实到项目区,具体落实到人,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保证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4.2积极争取资金投入
    要实现2013年草山恢复建设的目标,离开国家财政的支持是不能办到的。根据2008年昭通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计划的要求,按照国务院西部办对草山建设政策措施的规定标准概算约需总投入3520万元。
4.3搞好宣传,强化技术培训
    任何一个项目的实施都需要有过硬的技术支撑,因此,要按时按质完成上述草山恢复建设的目标,必须对草山恢复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农户和乡镇干部进行宣传,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
4.4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认真抓好项目实施
    各项目区一是要结合实际,合理规化,落实地块,做好土壤的取样送检工作;二是要认真落实实施内容和规模,不得擅自扩大或缩小,并要严格把关,搞好主要工程的勘测建设工作;三是在技术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各项目区既要遵循“初步计划”的技术要求,又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总结草原恢复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方法,指导项目实施,确保项目建设成功。
 
实施草山恢复建设效益
5.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增出栏肉牛4万头,肉羊18万只。按市场售价,肉牛4000元/头、肉羊400元/只,年可增加畜牧业收入2.32亿元。
5.2生态效益
    草山恢复建设的实施,使草地的覆盖率大幅提高,人工草地的覆盖度可达90%以上,比天然草地的45%提高近一倍。它将有效地减轻地表径流、控制地表的风蚀和水蚀、保持水土、遏制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昭通市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的中上游,该项目的实施对长江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下游的溪洛渡、向家坝两座国家级大型水电站和滇字一号工程—渔洞水库径流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奠定基础,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5.3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草地生产力将大幅提高,可增养黄牛10万头、山绵羊37万只,草食畜的出栏率和商品率将明显提高,增加牛肉产量0.4万t,增加羊肉产量0.74万t。同时,草食牲畜每年可向种植业提供优质有机肥达1万t。
    实施草山恢复建设,在促进草食畜发展、缓解人畜争粮的同时,又促进了种植业的高产、稳产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1]作者简介:范红 (1960- ),女,汉族,昭通市人,畜牧师。长期从事饲草饲料及畜牧技术推广工作。E-mail: ynztfh9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