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9)第一期

宣威市草田轮作的作用和措施

[ 发布时间:2009-03-19 来源: ]
宣威市草田轮作的作用和措施
 
沈惠芬[1],邱光伟,赵泽华
(宣威市畜牧局,宣威 655400)
 
    摘要:草田轮作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的种植制度,它是农作物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是农牧结合的纽带。缓解草畜矛盾,节约生产成本;改良土壤,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草田轮作可以实现用地养地;可以防止杂草和病虫的危害;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是生态环境的需要。
关建词:草田轮作;畜牧业;发展措施
 
    草田轮作是一项重要的、科学的种植制度,是指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人们有意识地在同一块土地上将计划种植的不同作物和牧草,按照它们的特性,在种植一定时期的作物后,改种一定时期的牧草,这样依次周而复始的轮换种植模式。它是农作物获得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是农牧结合的纽带。现就宣威市草田轮作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谈一点粗浅认识,希望能够促进草田轮作技术在宣威的应用普及和发展。
 
宣威市基本情况
1.1  自然条件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北纬25°56′~26°44′,东经103°35′~ 104°40′。辖区海拔920~2868m,年平均日照2068h,极端最高气温33.5℃,最低气温-14.9℃;年平均气温13.3℃;年平均降雨量986mm,无霜期216d。宣威是云南省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市,辖区总面积6075km2,94%为山区。
1.2  社会经济概况
    宣威市设26个乡(镇、街道)355个村民委员会,2860个村民小组,2007年总人口142.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8.48万人。2007年全市粮食总产54.62万t,全市国民生产总值94.93亿元,农业总产值37.71亿元。
1.3  畜牧业生产现状
1.3.1  畜牧业生产现状
    畜牧业是宣威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广大农民重要的生产、生活的收入来源。全市2007年年末生猪存栏143.79万头,大牲畜存栏17.73万头(匹),山绵羊存栏25.98万只,家禽173.48万只;年内出栏肉猪200.61万头,肉牛29246头,肉羊8.15万只,肉禽201.64万只;肉类总产24.35万t;畜牧业产值17.92亿元。2007年止,已建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猪养殖小区80个,其中年出栏肥猪5000头以上的12个,年出栏肥猪3000~5000头的68个;2007年末,已扶持发展年饲养母猪10头以上的养殖示范户4050户、年出栏肥猪20头以上的“双百”工程示范户2.2万户。现有100头以上规模的养牛小区30个,500只以上规模的养羊小区10个,100只以上养羊示范户50户,黄、黑山羊选育场各1个。宣威市不仅有驰名中外的宣威火腿,也有发展草食畜的优越条件。据草山资源普查,全市有可利用天然草场13.626万hm2,自1980年以来已累计种植人工牧草1万hm2。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02年又投资810万元新建和改良草场0.467万hm2,为草食畜的生产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3.2 土地资源及饲草饲料作物种植现状
    全市2007年有耕地15万hm2,其中水田0.52万hm2,旱地14.41万hm2;饲草饲料作物大麦(Hordeum vulgare)0.2万hm2,小麦(Triticum aestivum)1万hm2,蚕豆(Vicia faba)0.2万hm2,碗豆(Pisum sativum)0.133万hm2,冬玉米(Zea mays)0.013万hm2,小春作物1万hm2,绿肥2.33万hm2,黄白萝卜(Daucus carrot)0.4万hm2,冬季蔬菜0.2万hm2,牧草533.3 hm2。冬春耕地利用合计为5.53万hm2,其余9.47万hm2处于撂荒状态。
 
草田轮作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社会对肉、奶、蛋、皮、毛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促进了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的快速增长,畜牧业生产对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节粮型草食动物的比例日益提高,对青饲料的需求更大。但是,一方面宣威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105 hm2,历来饲草饲料用地极为缺乏;另一方面,在宣威市具有丰富的农闲田资源(包括冬闲田、夏秋闲田、果园隙地以及“四边地”等),全市约10万hm2土地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科学试验与实践表明,南方稻田冬种多花黑麦草4个月间,鲜草产量82.5~105t/hm2,整个生育期(6个月)可刈割6~7次,产鲜草136.5~202.5t/ hm2。鲜草柔嫩,营养价值高,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20.8%,粗蛋白产量3000kg/ hm2以上,不但可以养牛、养羊、养兔,而且可以养猪、养禽、养鱼。同时对后作粮食具有增产7~14%的作用。中山大学杨中艺教授通过黑麦草—水稻轮作系统研究认为,建立农牧业之草业生产系统,耕地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00%,环境污染物使用后可减少30%,每hm2耕地可产畜产品500kg,参与系统的农民收入平均可增加200%。因此冬闲田种草养畜不仅可以克服饲料不足的矛盾,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耕地的价值,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成为宣威耕作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和实现“粮食-经济作物-牧草饲料”三元结构的切入点,最终成为宣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亮点,拉动畜牧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富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进行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综合分析,宣威冬闲田种草养畜具有极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开发利用的结果相当于再造几万公顷农田,为宣威大地冬季披上十万公顷绿装。
 
草田轮作的重要作用
    草田轮作是引草入田,利用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能够迅速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的特性,使土地休养生息。目前,宣威市的粮食生产出现了阶段性相对过剩,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满足人们对畜产品不断增加的需求,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变“粮、经”二元种植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将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
3.1  缓解草畜矛盾,节约生产成本
    在时间和空间上全市“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冬闲田,冬闲时间长达4~6个月。这些冬闲田,虽然生产粮食作物籽实成熟困难,但其水、热、光、气等自然资源足以生产一季优质牧草,通过养畜、养禽、养鱼转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任继周院士认为,特别在西南岩溶地区,光照略少,雨水时空错位,“籽实农业”生产区转向发展“营养体生产”,太阳能的转化效率可提高5倍,种草效益多于种粮,养畜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效益。如奶牛利用反刍胃这个蛋白质转化率最高的天然发酵罐,进一步大大提高了效益。通过种草养畜转换,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上具有较强的增长潜力,同时节约了农业生产成本。
3.2  改良土壤,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
    引草入田,特别是引入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cens)、箭舌碗豆(Vicia sativa)、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苜蓿(Medicago sativa)等豆科牧草后,一方面增加了以生物固氮和根茬归还量;另一方面由于动物饲养量增加,实现了饲草、秸秆等副产品过腹还田,使得农田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能力增强,营养元素的还田量增加。因此,充分利用冬闲田种植一年生牧草,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水、热、土地资源条件,提高复种指数,而且可为家畜提供大量优质饲草,缓解草畜供求矛盾。据测定,1 hm2农田种草,经牲畜转化,可使30 hm2农田的土壤肥力得到改善,而种植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两年,全氮量由0.06%提高到0.11%,增83.3%;有机质含量由0.66%提高到1.42%;达到了“增草、增畜、增肥、增粮、增收”的效果,实现了“草多、畜多、肥多、粮多、钱多”的农牧业生产系统的良性循环。
3.3 草田轮作是农牧结合的纽带
    实行草田轮作是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效率的基本方法,也是农牧业结合的纽带。在草田轮作中,有多年生或一年生牧草,特别是在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而且可以获得大量优质的青干草和青贮料,用于冬季补饲,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同时饲养家畜,农业可获得大量优质厩肥,从而实现了另外一种意义的秸秆还田。因此,合理的轮作可以促进农牧业的全面发展。
3.4 草田轮作可以实现用地养地
    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大力推广粮食和绿肥的间套作技术,扩大旱地绿肥、稻田绿肥、烟地绿肥、果园绿肥面积,积极开展绿肥综合利用,着力解决好绿肥留种问题。坚持种草养畜相结合,在冬闲田土地较多的地区,加大引草入田力度,尽量减少冬闲土地。利用作物和牧草对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要求不同以及利用不同深度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不同形态元素的能力不同进行不同牧草的轮作,从而改善土壤的理化结构,更好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3.5 草田轮作可以防止杂草和病虫的危害
    农田中的许多杂草和一定的农作物有着伴生和寄生的关系,当连年在一块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时,则这些相伴生和寄生的田间病虫害,也就必然会猖獗起来,影响作物产量。如果进行轮作,由于不同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及耕作管理技术的差别,能有效地消灭或抑制这些病虫害。许多危害农作物的病菌和害虫也各有一定的寄主和一定的寿命,长期同种种植容易爆发一定的病害或虫害,造成严重减产,通过牧草与作物的定期轮作就会使一些病原菌、害虫因找不到合适的寄主而大量死亡,所以,草田轮作也是防止作物病虫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3.6 草田轮作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自工业革命以来,化学肥料的使用,使农业逐渐摆脱自然的约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由于一些钾、钠、钙离子的进入,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已成为全球农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而这些受损土壤结构恢复的唯一途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通过草田轮作即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退耕还草、种植业结构调整,引草入田,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能为家畜提供大量优质饲草料,发展畜牧业,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草田轮作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3.7 草田轮作是生态环境的需要
    草产品是畜牧业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草坪又是生态环境的卫士,它不仅能减少飘尘、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还能调节温度、湿度。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每㎡草坪每h可吸收1.5gCO2及全部有毒害的气体,25~30㎡草坪就可吸收1个人呼出的CO2。20m宽的草坪带可减少噪音2~5dB。炎热沥青路面温度55.0℃,祼地地面40.0℃,草坪只有31.8℃,对地面温度的降温效果尤为显著。
 
发展草田轮作的措施
    利用冬闲田地种草养畜提高复种指数,发展草地畜牧业,已成为许多地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渠道,前景十分广阔。为加快草田轮作的发展步伐,应采取以下措施。
4.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为改变长期以来传统的种植习惯,提高新的认识,畜牧科技人员要通过广播、标语、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走出种草工作中存在的五大误区:处处都是草;只有土质差的地才用于种草;种草效益不高;种草是为了放牧;种草不需要技术。在观念上从“要我种草”向“我要种草”转变。
4.2  提高草田轮作技术的科技含量
    种草养畜必须依靠科技作保障,在高水平高质量上实现快速突破,谋求最大效益,积极推广牧草高产栽培技术、刈割技术、青贮氨化技术。
4.2.1 主要推广的牧草品种
    在牧草品种选择上,根据宣威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选用一年生黑麦草、三叶草、紫花苜蓿、光叶紫花苕、鲁梅克斯、串叶松香草、黄白萝卜、蚕豆、碗豆等,积极推行粮草结合。
4.2.2  草田轮作模式
    在草田轮作工作中,宣威市推广的主要模式, 一是积极推广群众已普遍接受的光叶紫花苕、蚕豆、碗豆等豆科饲用作物;二是大力发展、推广新型饲用牧草;三是实施粮草、果草间套轮作;四是利用农闲田、地、沟、塘坝边、路边,滩涂地及房前屋后开展零星间隙地种草。
4.3   抓好信息和技术服务
    抓好信息和技术服务。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盲目性。要组织畜牧科技人员广泛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实地培训,指导和帮助农民应用先进技术,进行草产品开发,做好农业生产的配套服务。
4.4  建立健全优惠的政策体系
    在冬闲田草田轮作推广工作中,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组织、协调功能,使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有效推进“冬闲田”草田轮作推广工作的建设进程。建立逐级考核、奖惩制度,同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立项建设,建立健全优惠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草田轮作推广工作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草田轮作既改善了生态环境,恢复了天然草原植被,建立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兼顾了农户种草养畜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宣威市统计局. 宣威市2007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G]. 2008.
[2] 韩建国,孙启忠,等.农牧交错带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廖国藩,贾幼陵主编. 中国草地资源[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 黄必志,金卫华,王跃东. 农田种草与草产品开发[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5] 任继周,张自和. 草地与人类文明[J]. 云南草业,2002,No.1,p1~6.
[6] 尹俊,马兴跃. 云南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


[1]作者简介:沈惠芬(1971- ),女,汉族,本科,畜牧师。E-mail:shenhuifen567@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