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试验站
当前位置: 首页>产业体系>试验站

国家现代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德宏牧草综合实验站介绍

[ 发布时间:2009-03-19 来源: ]
国家现代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德宏牧草综合实验站介绍
 
         根据牧草产品的区域生态特征、市场特色等因素,国家现代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设立了30个牧草综合试验站。以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为依托的德宏牧草综合实验站被国家农业部遴选为国家牧草综合实验站。我院草地所所长薛世明副研究员任站长,团队成员有我院匡崇义研究员、钟声副研究员及云南农业大学毕玉芬教授、陈功副教授。该站主要面向云南热带、亚热带区域开展工作,辐射潞西、陇川、盈江、龙陵四个县。
(一)重点任务
       开展热带、亚热带优质高产牧草品种模式化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农民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推广优良新品种及多品种组合的牧草系列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示范,草畜一体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1、优质高产牧草新品种模式化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以当地目前表现优异、已具有良好开发基础的2—3个优质、高产牧草品种为研发对象,在育种与繁育、栽培与土壤岗位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开发适于大面积示范种植的配套栽培及利用技术,并将新技术在辐射的4个县区域内形成每个品种不少于2000亩的种植示范区。对种植区域的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农户开展“千人培训计划”。
     2、优质高产当家牧草品种良种繁育:以目前表现优异,种子(茎)奇缺,价格昂贵的牧草新品种为对象,在育种与繁育、栽培与土壤岗位专家的指导下,开展种子产业化的生产试验示范研究,为创建特色牧草种子生产基地提供科技支撑。
     3、蔗稍的开发利用:依托当地丰富的蔗稍资源,在牧草加工与利用科学家的指导下,从平衡当地饲草均衡角度出发,开展蔗稍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技术研究,提出适应当地养殖条件的饲草均衡供应体系,并在项目幅射4个县域内进行技术推广,每个县推广规模200头肉水牛(奶水牛),同时,在幅射区域内开展农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农户技术培训。
     4、主要外来侵入种的控制技术研究:在植保专家的指导下,对本区域危害严重的恶性外来侵入杂草飞机草、紫茎泽兰、微甘菊开展综合防治试验研究。
(二)基础性工作
      重点开展适宜本区域种植的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引种和筛选,尤其是优质高产豆科牧草及豆禾混播草地中共生性优良的豆科牧草;开展生产实际问题和需求信息的调查和采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评价;建立区域性的牧草产业技术研发平台。
     1、牧草新品种的筛选与示范:收集适于热带、亚热带种植的国内外优质牧草新品种在当地不同种植区域和不同利用方式下开展品种筛选研究,从中筛选出适宜当地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利用模式下可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牧草新品种3—5个。在此基础上开展高产配套技术研究,建立示范田10—15亩,通过印制宣传资料,组织参观展示,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向农业管理部门和农户进行示范推广。
     2、新型除草剂的应用试验研究:在植保专家的指导下,及时掌握新型除草剂研发的最新动态,对新型除草剂开展当地恶性杂草防治的试验研究,对其提出灭效、农药残留及经济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
     3、热带、亚热带牧草种质资源搜集、保存与评价:对当地优良牧草地方品种资源积极进行发掘整理;搜集、保存、鉴定和评价当地野生牧草种质材料50份,丰富我国牧草种质基因库。
     4、草地畜牧业发展规划及发展策略研究:对当地饲料资源的利用及畜牧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积极开展调研,及时掌握区域发展的最新动态。结合当地区位优势和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协助当地政府科学制订当地草地畜牧业发展规划及发展策略。
     5、完成农业部和研发中心安排的其它工作,积极配合各岗位科学家开展工作。
 (三)应急性任务
      依据幅射区域内的实际特点,从牧草综合试验站角度分析,当地突发应急事件可能有“病虫害异常性暴发”、“异常气候导致饲草严重短缺”、“外来恶性杂草失控性蔓延”等。针对不同可能的突发事件制订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并上呈当地政府;积极完成农业部和首席科学家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应急任务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方案,提供给当地主管部门,及时宣传到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