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9)第一期

盈江县奶水牛业现状及持续发展措施

[ 发布时间:2009-03-23 来源: ]
盈江县奶水牛业现状及持续发展措施
 
尹正发[1],师正鹏,线小芳,董然锁
(德宏州盈江县畜牧站,云南盈江679300)
 
       摘要:通过认真分析盈江县奶水牛业现状,找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奶水牛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措施,为发展盈江地方特色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奶水牛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奶水牛业;现状;发展措施
 
1。盈江奶水牛业的发展现状
    盈江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一个多名族聚居的农业大县,全县国土面积4429k㎡,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物产丰富。10年来,盈江县扎实推进产业发展,紧抓扶持政策,做好技术培训和推广,加强疫病综合防治,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奶水牛存栏和水牛奶产量逐年增加,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1.1 奶水牛业发展迅速,规模壮大
    盈江奶水牛业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十年的品种改良及水牛产业化开发等项目的实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7年末全县奶水牛存栏4620头,存栏能繁殖母牛1968头,牛奶总产量489.7t,全年水牛冻精改良配种4500余头。与2006年相比奶水牛存栏数量增加644头,牛奶产量增加104.3t,增长率为27.06%。到目前为止,共建立奶水牛科技养殖示范村3个,示范户158户,饲养能繁母牛10头以上的58户,饲养5头以上的126户。扶持新建鲜奶加工龙头企业1家(盈江县兴农乳业公司,具有日加工鲜奶8t的能力)、鲜奶收购点4个,2007年收购加工鲜奶220余t。
1.2 转变饲养方式,注重良种效益
    在奶水牛业生产中,已由原来的“分散、粗饲、低产”向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方式转变,80%的养殖户根据饲养规模对奶水牛舍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或新建;在饲养上逐步做到精、粗、青相结合饲喂;在管理上逐步由数量型向优质高产型转变,养殖户基本掌握了奶牛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技术,并对不宜挤奶的牛进行淘汰更新;在生产上由手工挤奶逐步发展到机械挤奶,2007年全县共购进“利拉伐”移动式挤奶机10台。
    1999年以来,盈江县畜牧部门特别注重良种效益,将奶水牛改良和推广奶水牛饲养管理技术作为提高奶水牛群体质量和产奶量的重要措施来抓,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13个冻改点,2005年至今共购进冻精3.6万支,共改良配种16000头。通过品种改良,奶水牛单产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产奶量由1280㎏提高到1678㎏,有效的促进了农民增改及产业化发展。
1.3 产业扶持政策,健全的服务体系
    2004年7月,中共盈江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奶水牛产业化开发的决定》:一是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万元支持发展奶水牛业;二是加强基础母牛的保护工作,严禁私屠滥宰乱卖;三是金融部门扩大对奶水牛业的贷款扶持力度。2005年农业部《全国奶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中提到:充分发挥区域内水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奶水牛;200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南方地区要充分利用草山草坡发展奶牛养殖,重视奶水牛的发展,提高加工能力,解决奶业发展“北多南少”的矛盾。
    目前,盈江县已形成规划合理,配套齐全的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在弄璋、旧城、新城、平原、太平五个坝区乡镇重点发展奶水牛业。为使全县奶水牛业快速发展,在这五个乡镇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技术过硬的输精员和挤奶员,为农民提供良种推广、秸秆青贮、牧草种植、疫病综合防治的技术服务。
 
2。奶水牛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盈江奶水牛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传统饲养方式的制约,鲜奶加工技术落后,受疫病(酒精阳性乳)、品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市场牛价高、奶价低,经济效益不佳,目前基本情况是40%的养殖户亏损,40%的持平,20%的略有盈余。导致多数奶农放弃挤奶和出售奶水牛,2008年奶水牛存栏和牛奶产量锐减,严重制约着奶水牛业的发展。
2.1 奶水牛饲养管理落后,生产水平低
    奶水牛养殖户自身技术水平有限,文化素质低。缺乏饲养方面的知识,技术掌握不够,对奶水牛的饲养管理粗放,有啥喂啥,草料单一,不按奶水牛的生产营养需要配制饲料及进行合理的补饲,致使产奶量低。如:新城乡的奶水牛几乎不喂精料。头平均日产奶量5~6kg,全县日均产奶1.8t。虽然有发展奶水牛的愿望,但是其进展缓慢、规模小,给乳品加工企业带来一定的困难;奶水牛舍设施及环境卫生条件差,大多数是手工挤奶,对鲜奶的质量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奶价低,乳品加工企业的收购价仅仅4.5元/kg,而饲料价格猛涨,如单价上涨玉米0.60元/kg、豆粕2元/kg、麦麸0.70元/kg。标准化的养殖场少,形成县内销不完,外销奶不够的严峻被动局面。
2.2 奶水牛生产性能不稳定
    据调查奶水牛群体得知:约有10%奶水牛产后出现无乳,生产性能不稳定。10%的受环境、气温、饲养等因素影响,出现酒精阳性乳。另外,奶水牛(杂交水牛)的细胞染色体呈多态性,2n=48、49或50三种类型,其受胎率相对低于荷斯坦牛和本地水牛。
2.3 牛奶消费意识薄弱
    近10年来,盈江的奶业虽然发展迅速,但因群众对牛奶的消费观念落后,人们对喝奶促健康,提高国民素质的意识比较薄弱,仅限于城镇居民和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而广大农民对鲜奶的消费几乎为零。2007年全县人均占有奶量不足3kg,但在产奶高峰季节常出现滞销和倒奶的情况,造成奶农交奶难,严重挫伤奶农饲养奶水牛的积极性。
2.4 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
    一是缺乏资金及先进的生产设备,市场竞争力弱;二是鲜奶生产技术滞后,产品保质期短,不适合远距离市场开发的需要,导致乳产品在产奶高峰季节滞销,难于实现产品的再次增值;三是龙头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没有互利共存的发展和经营理念,市场意识薄弱,致使部分奶农放弃挤奶和出售奶水牛,不利于源料奶基地建设。
 
持续发展的措施
3.1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扩大奶水牛养殖规模
    盈江县是德宏水牛的主产区之一,适宜水牛的生长繁殖,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可用于人工种草和改良的草地面积9.5万hm2,年产稻草、玉米秸秆、甘蔗稍30多万t,理论载畜量10.3万个黄牛单位,与现存栏相比,还具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充分利用草场资源的同时大力推广秸秆的青贮加工利用技术,提高饲草、秸秆的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并加大对狼尾草、危地马拉草、高丹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等适宜本地自然条件的优质牧草推广种植力度。改变奶水牛饲养分散,规模小,售奶、收奶不方便的状况,大力推行规模化养殖,确保饲养效益,稳固奶源基地。
3.2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学养牛技术
    奶业是一项技术和资金密集的产业,面临一定的自然和市场风险。技术业务部门要有计划地为养殖户开展饲养管理、挤奶、疫病防治、牧草种植、草料的加工利用等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养牛水平,转变传统的养殖观念,提高生产效益。奶水牛改良是水牛奶业开发的核心,应用高产奶水牛冻精,通过人工授精,提高良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群体产奶量,逐步培育高产优质型牛群,保障鲜奶的来源,促使盈江奶水牛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方向发展。
3.3 加大扶持力度,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3.3.1 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乳品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引进和筹措资金,以科技为依托更新、改造乳品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乳制品的市场竞争力。
3.3.2 乳制品加工企业要密切联系奶农,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建立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
3.3.3 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的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奶水牛养殖经济组织及合作社的发展,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场(户)的奶水牛给予一定的补贴,对进行牛舍建设,青贮窑建造,种植牧草者,给予相应的补贴,稳定和扩大奶水牛的存栏,为盈江奶水牛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加大牛奶饮用的宣传力度,引导消费
    水牛奶营养全面,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芳香可口,无顫味,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能有效供给人体钙质,还特别适合对黄牛奶过敏的人群饮用,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预防心脑血管、肠癌、白血病的发生,是人体最重要的食品,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认真贯彻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引导消费,打通滞销渠道。促使盈江奶水牛业步入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行列。
 
参考文献
[1]岳国璋,胡建红,等. 西安奶牛业的现状与可持续健康发展措施[J].中国牛业科学,2008(1),p3~4
[2]周元军. 奶水牛高效饲养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p1~11


[1]作者简介:尹正发(1960- ),男,汉族,梁河县人,畜牧兽医师。长期从事畜牧业技
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