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9)第二期

宣威市草食家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 发布时间:2009-05-04 来源: ]
 

宣威市草食家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邱光伟[1],蒋文翔

(宣威市畜牧局,宣威 655400

 

    摘要:分析了宣威市草食家畜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大力调整和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宣威市草食家畜生产发展速度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宣威市;草食家畜;现状;对策

 

宣威是云南省最大的县级农业大市畜牧业的发展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宣威市委、政府抓住机遇,超前思维,科学决策,把以生猪生产为主的畜牧业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力争到 2010 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2亿元,为确保畜牧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然而在饲料用粮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继续扩大发展非草食畜牧业生产将受到限制与制约。从资源、人民需求等长远战略来看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大力调整和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因此,加快草食家畜的发展速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宣威市畜牧业和草食家畜生产现状

近年来宣威市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畜牧业产值、收入逐年大幅增长2007年畜牧业产值达26.2 亿元,畜牧业收入22.27亿元,比2006年增35.4%41.85%,农民人均畜牧业产值突破2000元、畜牧业收入突破1850元,畜牧业已成为宣威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畜牧业结构仍是一种耗粮型结构2007年统计年末各种牲畜存栏182.07( 只、匹 ),其中生猪存栏140.42万头,占77.12%;羊存栏24.18万只,占13.28%;牛存栏15.11万头,占8.3%;马(驴、骡)存栏2.36万匹,占1.3%;牛羊仅占21.58%的比重。宣威市全年肉猪出栏 201.87出栏率143.2%肉牛出栏3.38出栏率19.9%肉羊出栏9.86万只,出栏率38.37%。肉、奶、蛋总产量为24.75t其中,肉类24.3t98.19%奶类0.05t0.2%禽蛋0.4t1.61%。在肉类中猪肉为23.29t,占95.84%牛肉0.41t,占1.69%羊肉0.2t,占1.65%禽肉0.4t,占0.82%

从宣威的实情看,猪、牛、羊、禽肉产量比例为95.84:1.69:1.65:0.82,与全省相比较,猪肉所占比重远高于全省平均值,而占牲畜总数21.58%的牛羊肉产量却较少,仅占3.34%;人均占有奶量就更低了。在宣威市,人均占有耕地0.06 hm2,但人均占有粮不足400kg,因此,饲料粮紧缺仍然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必须加快调整宣威市畜牧业产业结构的步伐,大力发展草食家畜,不断增加“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的比重。

2  宣威市发展草食家畜的主要对策

2.1  调整畜牧业结构

根据宣威市饲料粮不可能大幅增加的客观实际,要不断增加蛋白转化率高的草食畜和奶业的比例,适度保持或增加蛋白质转化率相对低的养猪业生产,逐步建立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新模式。

2.2  更新观念,重新认识草食家畜

要改变传统的草食家畜只在草原、牧区进行生产、改变农区“养牛为耕地、养羊为积肥”的思想,重新认识草食家畜抗逆性强、耐粗饲的特点。草食家畜食谱广,对粗纤维的消化率较高,其中,不同草食畜对粗纤维的消化率分别为:黄牛48%、羊61.1%、马32.4%;而饲草的粗纤维含量分别为:稻草35.12%、玉米秸秆38.08%,麦秸34.4%。因此,几乎所有的农作物秸秆都能被草食家畜利用,农作物秸秆的来源较丰富,饲养成本相对较低,可以说,牛羊等草食家畜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最佳畜种。

2.3  以科技为先导,使养殖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提高草食家畜生产力的关键是加快现代化的进程。在宣威广大农村,牛、羊的饲养管理较粗放,发展速度缓慢,出栏率低,商品率低。要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2.3.1 加强草食家畜的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如品种选育、杂交优势利用、综合增产技术等,并组织联合攻关,使其在生产实际中得到推广应用。

2.3.2 尽快把现代实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改变传统饲养方式,逐步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牛、羊品种改良工作,推广新的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进一步加强家畜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措施,降低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3.3 建立和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形成牧业科技推广网络。为加快科技发展步伐,振兴畜牧业经济,必须增加政府投入,充实各级畜牧技术推广人员。强化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壮大科技队伍,改进服务手段和方式。通过技术承包、科技示范、科普宣传等多种形式,传播、普及与草食家畜生产紧密结合的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提高广大草食家畜生产者的素质。

2.4  立草为业,加大草业投入,为草食家畜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宣威草山草坡面积广,牧草资源丰富。据1984年草山资源普查资料,全市共有草山草坡面积12.9hm2,占宣威市总土地面积的21.24%;其中有效面积9.1hm2,占草地面积的70.52%。各类草场中常见的主要植物有576种,草食家畜喜食的植物约有120种。二十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畜牧业的领导,制定了许多发展畜牧业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如《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禽业的决定》(曲政发[2000]45号)、《宣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草食畜发展的实施意见》(宣政发[2006]24号)。自2007年起,宣威市财政预算中每年增加100万元用于扶持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发展,按照“开发饲草,秸秆转化,发展牛羊,科学饲养,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通过实行天然草场保护、人工草地建设和农田粮草轮作,以及近年来实施的“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使草地畜牧业生产步伐不断加快,草地产草量不断提高,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未来草业生产和发展中,要认真贯彻、执行《草原法》及有关草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完善草场分户有偿长期承包责任制,从根本上遏制草业生产中滥牧、滥垦、恣意破坏草地生产的混乱局面。大力开展人工种草,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场,逐步改良退化草场,提高草场生产力;加大放牧及牧草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以草定畜,严格控制载畜量,维持草畜平衡;大力推广农田种草和草产品生产,有效解决冬春牲畜缺草的问题。

2.5  大力发展绿肥饲料

宣威市绿肥饲料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var. glabrescens)资源较为丰富,种植面积约1.8hm2,年可产茎叶27t。但长期以来,种植绿肥仅发挥培肥地力、促进大田作物增产的作用。因此,种植绿肥的用途应转向肥地和饲料兼用相结合,即地下部分作增强地力之用,地上部分作饲料发展草食家畜,家畜粪尿还田,改变过去两者不可兼得的传统观念,使单一效益转化为多重效益。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绿肥种植面积,适时刈割加工利用,不断提高利用率,促进农村草食家畜的发展。

2.6  充分开发利用秸秆饲料

宣威市农作物秸秆较为丰富。据1989年配合饲料资源调查资料,全市每年各种农作物秸秆产量有46.5t。由于农作物秸秆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含量和消化率低、适口性差、转化率低,利用率仅有35%左右,大部分不能被直接利用。因此,通过青贮、氨化等技术处理后,则可使秸秆的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很大改进。如青贮玉米(Zea mays)秸秆,通过青贮制作,能长期保存秸秆营养,其气味酸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利用率明显提高;大麦(Hordeum vulgare)、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秸秆通过氨化处理后,使秸秆软化,气味糊香,消化率和利用率明显提高。反刍家畜瘤胃中的微生物可直接利用氨化物中的非蛋白氮,合成菌体蛋白而被消化吸收利用。

2.7  合理开发利用灌木、树叶和嫩枝饲料

八十年代以来,通过实行封山育林和工程造林,使林业生产发展速度加快,灌木丛林资源也逐步丰富起来。灌木丛林的嫩枝、叶片能提供具有良好饲用价值的饲料,其维生素和粗蛋白含量与优良牧草相近。而羊有嗜吃灌木植物的习惯,合理放牧可增加畜产品、促进林木生长。因此,合理开发利用灌木丛林的饲料资源亦是发展草食家畜的又一物质基础。

2.8  农牧结合,建立与畜牧业结构相配套的种植结构

当人们逐步解决温饱问题后,对动物性食品的消费将逐步上升,要求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越来越多的饲料。因此,为加快畜牧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调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扩大饲料作物的种植比例,其播种面积逐步调整到5:2:3的比例,使饲料生产朝着高产化、粗粮化、品种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形成有效的饲料生产体系,为草食家畜提供更多的精、粗饲料。

    总之,大力发展草食家畜,无论从经济战略,还是从市场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作者简介:邱光伟(1964- ),男,汉族,专科,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