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9)第二期

迪庆开发区黄牛冻改的措施和方法

[ 发布时间:2009-05-09 来源: ]
迪庆开发区黄牛冻改的措施和方法
 
孙玉鹏[1],赵 光
(迪庆藏族自治州畜牧兽医站,香格里拉 674400)
 
    摘要: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迪庆开发区开展黄牛冻精改良工作,为养牛户提供冻精改良服务,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黄牛冻改初见成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黄牛;冻改;初见成效
 
    迪庆开发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加快了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黄牛饲养规模发展较为迅速,由于饲养粗放,管理不力,乱交乱配现象严重,导致品种退化,生产性能低,养殖效益低下,这种传统的黄牛养殖已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发展需求。为改变这一现状,加快黄牛冻改步伐,促进养牛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杂交后代个体的生产性能,2001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开始重视黄牛冻改工作,对本地黄牛公牛进行了骟割和结扎,避免了本地公牛在放牧中的乱交乱配,同时引进优良品种(如西门塔尔、短角牛等)进行冻改。通过数年的冻改工作,迪庆开发区新仁、礼仁村的农民增加了畜牧业收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冻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措施
1.1 领导重视
    黄牛冻改是改变牛群结构,提高牛群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此,迪庆州政府及畜牧主管部门决定将畜牧业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科学饲养、畜产品流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之一来抓;并把畜牧扶贫及牛冻精改良大力、发展草食畜作为发展畜牧业的突破口;迪庆州农牧局投资扶持在迪庆开发区建立了年生产能力为屠宰加工7000头、年加工奶制品300 t的香格里拉畜产品开发公司,购买黑白花奶牛32头让农民饲养,设立开发区兽医站,开展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州畜牧兽医站派技术骨干协助推广黄牛冻精改良;对冻改覆盖区或区内公牛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和技术手段进行骟割。
1.2 推行扶持奖励机制
    在实施种草养畜示范项目及黄牛冻改工作中,政府出台扶持奖励政策,实行养牛户接受改良1头母牛补助50元、技术人员每改良1头母牛补助10元,为鼓励农民养牛,提供贴息贷款,在田间种草的农户给予无偿提供草种(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等等)、技术人员配备摩托车开展上门服务,方便群众。
1.3  保证工作经费
    在改良工作中单位及时安排购买冻改、液氮储运设施及其它工作经费,确保冻精改良工作的正常开展。
提高黄牛冻改受胎率的措施
    黄牛冻改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受胎率,这直接影响到养牛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受胎率我们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
2.1 在各个环节上用好冷冻精液,保证使用活力高、质量好的肉牛冻精。
2.2 搞好直肠把握输精,做到适时输精,使精液全部顺利输入子宫。
2.3 要求技术人员严格按冻改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2.4 及时发现、治疗患有繁殖障碍的牛畜。
2.5 加强对牛只发情的观察。
2.6 做好妊娠检查,保胎保育,防止流产,做好接产助产工作,保障健康牛犊的出生。
总之,在进行冻改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技术人员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要求农民具备基本的养牛知识。所以,要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的养牛知识;要求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并大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熟练掌握冻改技术操作规程,搞好直肠检查,做到适时输精和准确的早期妊娠诊断,努力提高畜群受胎率。
黄牛冻改初见成效
    迪庆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牛冻改技术逐步用于牛繁殖生产上,但由于经费有限,冻改技术不过硬,农民对冻改工作认识不足,持怀疑态度,认为小冻精颗粒不可能生下小牛,本地黄牛个体小而种公牛个体过大会引起难产等为由不接受冻改技术,改良面不大,改良数量少,冻改工作难以开展。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牛肉、牛奶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2001年起在迪庆开发区开展黄牛冻精改良,通过引进优良品种西门塔尔和短角牛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其杂交一代初生重大、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饲料报酬高,提高了肉牛的生产性能,增加了养牛效益。
3.1 体重显著提高
    迪庆州开发区的改良测定结果表明,同龄冻改牛的体重均比本地牛体重得到显著提高。本地黄牛平均初生重为16 kg,冻改牛为24 kg,提高8 kg;10月龄本地牛体重为156 kg,冻改牛为268kg,提高112 kg,杂种优势明显。
3.2  肉牛养殖效益明显提高
    以2005年市场价格,一周岁左右的冻改牛市场价格约2500元,而本地黄牛市场价格仅为800元,增加1700元。如新仁村水磨房社农户和德军出售1头1.5岁的冻改牛价为3000元,礼仁村农户杨春艳出售1头本地同龄牛价格仅为1400元,差价1600元,价格翻了1倍,可见养殖冻改牛比养殖本地牛的经济效益高。
3.3  改良面逐步扩大
    2001年冻改配母牛26头,产犊19头,产犊率达70.1%;2002年配母牛97头,产犊72头,产犊率74.2%;2003年配黄牛116头,产犊84头,产犊率72.4%;2004年配母牛172头,产犊133头,其中有一例双胞胎,产犊率77.3%;2005年配母牛196头,产犊151头,产犊率77.0%。纵观近几年的肉牛杂交改良,改良数目逐年上升,受胎率稳中有升,表明迪庆黄牛冻改技术和冻改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与日趋成熟。
 
小结
      随着黄牛冻精改良技术日益普及,改良数量逐年增多,改良覆盖面扩大,辐射到20~30km外的虎跳峡镇、丽江龙蟠乡、石鼓镇,充分发挥了优良种公牛的作用,提高了牛群的质量和数量,促进肉牛养殖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杂交后代个体的生产性能,增加了农民的养牛收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作者简介:孙玉鹏(1958- ),男,藏族,中专,畜牧师。1984年毕业于云南省畜牧兽医
学校,从事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工作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