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云南草业(2009)第二期

马龙县黑山羊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发布时间:2009-05-09 来源: ]
马龙县黑山羊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陈小平[1]
(马龙县畜牧兽医局,马龙 655100)
 
    摘要:大力发展黑山羊产业是马龙县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是全县农村社会经济的重要特色支柱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基本创出了黑山羊品牌,并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但在黑山羊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本文结合马龙县黑山羊产业实际,分析黑山羊产业发展现状、潜在条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思路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黑山羊;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1 基本情况
1.1 自然概况
    马龙县位于云南东部,地处东径103°16′~103°45′、北纬25°08′~25°37′之间,平均海拔2100m,气候冷凉、年均气温13.6℃,年均日照2158h,年均无霜期240d,年均降雨量800~1000mm,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干冷同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主要河流有马龙河、红桥河、咨卡河、龙洞河、西河,地势呈中间高周围低,无高山湖泊,县内为平缓的丘陵地形,可谓“山不高海拔高、河流短四方流”,国土总面积1640km2,土壤以红壤、黄沙壤、紫色土为主,pH值4~7之间,土地干、酸、瘦、薄、粘,自然灾害频繁。
1.2 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辖5镇3乡64个村民委员会,431个自然村,52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0271户194665人,其中:农业户44000户173325人。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荞麦、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2008年,全县粮食总产73026t,平均单产172.6kg,人均生产粮食421kg。农村经济总收入50084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7414万元,占54.7%;牧业收入13142万元,占26.2%;工业收入1725万元,占3.4%;建筑业收入1569万元,占3.1%;运输业收入2537万元,占5.1%;商饮业收入1440万元,占2.9%;服务业收入613万元,占1.2%;其它收入875万元,占1.7%。
1.3 发展黑山羊产业的有利条件
1.3.1 区位优势
    马龙县位于曲靖市与昆明市两大城市之间,距曲靖市22km、昆明市113km,周边与麒麟区、寻甸县、宜良县、陆良县相连;贵昆铁路、320国道和昆曲高速公路贯穿而过,县内公路、通讯已形成网络化,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
1.3.2 自然及饲草饲料资源优势
    马龙县国土面积宽广、地势平缓、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水源丰富、气候温和,具有发展黑山羊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共有草山草坡面积4.7万hm2,待开发的撩荒地1.4万hm2,适宜多种人工牧草的栽培,草场内可食牧草种类繁多、生长茂盛,产量高、质量好,营养丰富,具有开发人工牧场的巨大潜力。马龙县以旱地为主,农作物播种面积大,饲料粮品种多,秸杆丰富,青贮氨化饲料起步早、推广面大,可为黑山羊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饲料。
1.3.3 较好的羊群优势
    云岭黑山羊在马龙安家落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存栏多,具有抗病力强,繁殖较快,耐粗放,肉质好的特点。
1.3.4 县、乡、村畜牧兽医技术网络已经形成
    全县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11人,其中:县级39人,乡镇80人,村级92人;技术队伍中具有高级畜牧(兽医)师3人,畜牧(兽医)师35人,初级职称61人。在多年的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中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技术服务体系。
1.3.5 山羊疾病监测控制体系已建成
    农业部在马龙县实施的《无规定疫病区项目》,配置了疾病监测设备,培训了监测人员,同时县人民政府制定了《马龙县防制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基本做到设备、人员、方案三到位,为山羊疾病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1.4 黑山羊产业发展现状
    1996年以来,马龙县先后实施了“波尔山羊胚胎移植试验示范”、“黑山羊养殖”、“马鸣乡种山羊繁育基地建设”、“云南省种山羊选育与标准化饲养”、“农牧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南非努比羊引进与胚胎移植”、“山羊供种体系建设与五推八改科学养羊技术试验示范等项目”,引进了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和云南华瑞牧业有限公司的技术,建成了马鸣、汤郎2个种山羊核心群基地和大庄厚甜种山羊扩繁基地以及新田、石河、民村、天生坝四个山羊养殖小区。为促进黑山羊产业快速发展,2006年以来,马龙县委、政府把黑山羊产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行政措施,三年来共投入扶持资金506万元,建成养殖小区12个,目前饲养规模300只以上养殖大户达15户,5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1685户,使全县养羊户发展到4100户;完成新式高床漏缝羊厩改造15000m2,种植优质牧草147.47hm2,购进饲料青贮机14台,完成全株玉米青贮667.5m3。2008年末,全县山羊存栏195000只,比2005年末的115223只,净增79777只,增长69.2%;出栏110000只,比2005年末的41974只,净增68026只,增长162%;羊肉产量2750t,比2005年末的1001t,净增1749t,增长174.4%;羊产值3300万元,比2005年末的1019万元,净增2281万元,增长223.8%;全县农业户户均饲养羊4.4只,比2005年末的2.6只增长59%;农业人口人均饲养羊1.1只,比2005年末的0.66只增长60%;农业户户均养羊收入660元,比2005年末的185元净增475元;农业人口人均收入165元,比2005年末的47元净增118元。投入占产值6232万元的8.1%,占收入4985.6万元的10.1%。
    通过连续扶持,建成了黑山羊养殖小区和一批规模养羊大户,羊舍改造、农田种草、青贮饲料得到进一步推广,成立了黑山羊养殖协会,农户养羊科技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实现了饲养方式的新突破,创出了马龙黑山羊品牌,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黑山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马龙县黑山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品种不规范
    一是缺乏适宜舍饲的品种;二是现有基础羊群毛色杂乱,不适宜舍饲、半舍饲圈养,繁殖率低,生长缓慢;三是缺乏努比羊繁育纯种核心群场,种羊供需矛盾突出。
2.2 饲草饲料供给不规范
    由于封山育林、林权制度改革导致放牧面积缩小,林畜矛盾突出,高产草地建设极少,草料短缺,特别是冬春季节更加严重,农副产物(如玉米秆)没有充分利用,黑山羊冬瘦春死亡现象仍然存在,300只以上养羊大户(小区)难于巩固,天然草地过牧问题严重,掠夺自然资源、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现象突出。
2.3 基础设施不规范
    现有厩舍人畜共居,面积狭小,光照不足,通风不畅,保温性能差,缺乏饲槽、饮水槽、运动场等配套设施,不具备规范化饲养条件。
2.4 疫病防治不规范
    一是动物防疫不规范,免疫程序不健全,疫苗种类不统一,免疫时间不统一;二是病畜治疗不规范,未建立兽药使用登记制度和休药制度。
2.5 饲养管理不规范
    养殖户各自为政,养殖技术参差不齐,科技含量低,缺乏必要的繁育、饲料、防疫、饲养等规范化实用技术。
2.6 市场化运作力差
    没有龙头企业及市场的拉动、引导作用,市场-企业-协会-农户运作模式尚未形成,黑山羊养殖协会尚未充分发挥作用,黑山羊产业向深度发展难度较大。
2.7 基层队伍不稳定
    村兽医工作量大,但条件艰苦,待遇过低,导致队伍不稳定,有三分之一的村兽医不愿从业,给黑山羊疫病防制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8 实用科技推广率及生产水平低
    因培训经费较少,养羊技术培训面小,覆盖率低,养羊户科技意识淡薄,种、料、防、管等畜牧科技水平提高缓慢,导致饲养管理水平差,饲养周期长,出栏率和商品率低,经济效益不理想。
 
马龙县黑山羊产业发展的对策
    总体思路:围绕小群体、大规模,全县一品,创知名品牌,提高出栏率、商品率和经济效益的发展目标;突出“草当粮种、羊当猪养”、羊舍改造、农田种草、青贮饲料推广,以及品种、防疫、培训等措施,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的经营理念,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集中繁育、分散饲养、统一品种、统一销售,走繁育与社会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发展路子。
3.1 推广规范化羊舍建设技术
    为解决人羊共居,粪便污染,山羊腐蹄病、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严重的问题,急需应用推广规范化羊舍建设技术。羊舍一律采用新式高床漏缝羊舍,建筑材料力求做到节省、经济、用。羊舍选址要求建在高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地方,且设有运动场。按每只羊有高床0.8 m2以上、运动场2 m2以上的要求建设。
3.2 推广规范化良种繁育技术
     抓好本地山羊选育,培育优质基础母羊,使基础母羊达到双羔率高、母性强、奶水好,后代体型大、生长快、抗病力强,繁殖率提高50%以上。有计划地引进纯种努比羊,开展纯种繁育,培育种公羊;在全县养羊户中开展杂交改良,形成品种统一,毛色统一,全县一品,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格局,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避免近亲,种公羊在一个基础群中的使用年限不超过两年,两年以后换种或串换使用。
3.3 推广规范化饲草饲料生产和舍饲、半舍饲圈养技术
    舍饲、半舍饲厩养是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山羊出栏率,增加畜产品供应量,解决黑山羊产业与保护生态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舍饲、半舍饲厩养的关键是解决饲草饲料供应不足的问题。“日久见草真”,要树立“立草为业、草当粮种、羊当猪养”的新思想。大力实施“草畜配套”工程和“引草入田”战略,引导养羊户调整种植结构,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农田隙地、冬闲田冬闲地、房前屋后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和青贮玉米。切实加强天然草场改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特点及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选择牧草(饲料)品种组合,放牧草场建植用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白三叶(即豆:禾本科=3:7)混播;轮作刈割草地用冬闲田或粮烟地茬口生产一年生黑麦草、苕子、大麦、黄白萝卜;推广使用工业饲料和精料补充料,保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基础上,对纯种努比羊实行全舍饲圈养,对杂交改良羊实行半舍饲圈养。
3.4 推广规范化分群饲养、营养调控技术
     将羊群分为母羊群、育成(后备)羊群及育肥(商品)羊群,实现分群饲养。根据山羊的生理需要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对山羊的营养物进行人为调控,使各种生理状态下的山羊既能获得充足的营养物,又不造成营养的浪费。通过营养调控,使基础母羊、种公羊膘力保持在七成左右,哺乳母羊营养平衡,羔羊、育肥羊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出栏时间提前6~12个月。
3.5 推广规范化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动物疫病严重制约着畜牧业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事关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疫病防治是黑山羊产业化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要根据当地和周边地区山羊疫病流行情况,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做好山羊痘、口蹄疫、羊快疫、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传染病的规范化防治工作。同时,还需做好经常性预防保健工作,严格执行消毒程序和休药期制度,确保山羊生产安全和山羊产品安全。
3.6 成立协会,推广规范化科技培训
    根据黑山羊产业发展情况,成立马龙县黑山羊养殖协会,以协会为核心,将科技推广与产、销紧密结合起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现场指导、以会代训、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省、市草地动物专家传授规范化饲养技术知识,利用黑山羊养殖协会组织养殖户互相参观、学习和交流。推行挂钩联系“保姆”制度,为5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每户选派一名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分别挂钩联系到户,并通过制发《马龙县黑山羊产业科技人员入户指导记录手册》,将养殖户姓名、联系人姓名、电话号码做成标牌悬挂在养殖户门口,从牧草种植、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料青贮、饲养管理等方面做好上门指导服务工作,为黑山羊产业发展做“全职保姆”,全方位为黑山羊产业服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科技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养殖户的养羊水平。
3.7 抓好加工转化,努力开拓市场
    坚持“规模适度,由小到大,滚动发展”的发展思路,以养定产、以销定产,对重点加工、营销企业出台扶持政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联系,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 2010年前,力争建成马龙县黑山羊交易市场,培育引进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开展黑山羊产品的深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畜产品,努力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8 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力度监督检查,完善奖惩机制
    成立黑山羊产业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署,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切实加大政府对黑山羊产业的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资金,同时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小额信贷等资金扶持黑山羊产业的发展。县级领导、黑山羊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分别挂钩联系到各乡镇,并纳入联系乡(镇)考核奖惩;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人大主席、分管副乡(镇)长负责本乡(镇)的黑山羊产业发展实施工作;严格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年终按百分制奖惩兑现;县人大定期或定期进行检查、督促。


[1]作者简介:陈小平(1959~ ),男,汉族,高级兽医师,大专,站长。
E-mail: chengxiaoping111@yah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