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牧草研究科研成果

“云南野生鸭茅诱导同源四倍体杂交利用研究”通过成果鉴定

[ 发布时间:2010-11-23 来源: ]

 

“云南野生鸭茅诱导同源四倍体杂交利用研究”通过成果鉴定

 

 项目验收、鉴定专家组听取项目主持人汇报

,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主持并组织邀请省内有关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通过了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完成的“云南野生鸭茅诱导同源四倍体杂交利用研究”成果鉴定。项目取得如下成果:

1.本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了鸭茅原亚种“小穗纤毛明显”、“分蘖性强”等形态学特征在喜马拉雅鸭茅同源四倍体为母本时的杂种后代中呈显性表现,为二者杂种后代真伪的形态及发育学鉴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标准,从而有效解决了鸭茅杂交育种中,面临的“人工去雄”的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简捷、实用的鸭茅常规杂交育种技术方案。

2. 研究证明了喜马拉雅鸭茅同源四倍体与不同栽培品种杂交时,杂种F1代即表现出十分丰富的变异性,同时,不同杂交组合在早期生长、耐热性、耐刈割性、饲草产量及产量的持久性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为实际生产不同目标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鸭茅新品种选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3. 国内首次系统完成了喜马雅鸭茅诱导同源四倍体与鸭茅原亚种的杂交利用研究,对不同杂交组合杂种后代3390余个植株个体的形态、发育、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观测,取得了相关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优选出早期生长、产量等农艺性状比波特鸭茅有较大改善的鸭茅优异单株个体184个,为进一步系统开展鸭茅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研究完成了鸭茅2个引进品种和1个野生栽培品种的系统发掘和整理,登记国家品种2个,取得参加2010年国家草品种区试资格野生栽培品种1个。

5. 撰写发表学术论文7篇。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本项目有关鸭茅杂交育种利用的总体研究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在鸭茅杂种后代真伪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相关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为云南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鸭茅新品种提供了完善的选育方法和丰富的育种中间材料,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鉴定委员会专家建议:加快鸭茅品种的选育进程,尽早选育出鸭茅新品种。

对项目完成人员钟声、黄梅芬、黄必志、薛世明、徐驰、余梅、吴文荣、李乔仙和段新慧表示祝贺!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科研管理处  宣。